在管理咨询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小企业,如果只留一种管理基本原则,就是PDCA,如果只留一种管理工具,就是绩效管理。
在以前的分享中多次提到绩效管理,可以关注后在往期里找找。
以前也分享过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差别。
回到绩效管理的本质上来,绩效管理是一套促进公司业绩达成的方法论。
是的,促进公司业绩达成是基本最底层的本质。
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公司谈到自己存经做过绩效考核,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发现大多数的绩效都走错了方向,偏离了绩效的目的——促进业绩达成,大多数都只做了考核。
在绩效管理的辅导中,尤其是小企业,小企业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数据链没有打通,我也爱你多数据不完善,原始数据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要通过梳理公司指标,梳理指标计算、数据来源,收集历史数据,有的时候缺少原始数据,表单,对历史数据收集很困难,这种情况下,一般是通过梳理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的指标、指标计算方法、数据来源,反向梳理各个表单,完善运营数据,打通数据链。
通常在公司级、部门、岗位级的考核表中制订后,预留3-6个月的时间,把数据跑出来,把实际的管理水平测试清楚,通过半年左右的数据,在后续再明确各项指标的目标值。
很多公司一开始做绩效,就希望马上把考核表中的目标确定下来,然后马上进行考核,行与不行,通过考核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有其惯性,有其特殊性,一来就严格执行考核,又缺少对考核结果的复盘,最终会导致员工与企业的对抗,管理有其刚性,也有其艺术的一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回到绩效管理的本质上来,绩效管理是一套促进公司整体业绩达成的方法,通过绩效考核表,找到公司、部门、岗位的瓶颈,通过找方法提高能力,打通瓶颈,提高人员能力,持续提高公司整体能力与水平,最终达成公司目标。
绩效管理是一个长期的"PDCA"的循环,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绩效管理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绩效管理能够有衡量一个岗位人员能力好坏,但远远不是绩效管理的全部。
考核可能带来对抗,人不希望被考核、被管理;在绩效管理的推进中,要考核管理的刚性,也要考虑管理的艺术性;公司与员工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达成公司、超越公司目标,最终实现共赢。
绩效管理,要把重点放在“管理”上思考,考核仅是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安智信达 罗海荣 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