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人仍是离不开属于他的那个现实,倒不是说那个现实有多残酷或者多美好,中肯的说,这就是人各自存在的容器。
是的,允许我使用容器这个词语,假设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无可想象的容器,那么人类社会就是其中存在的一个较小的容器,而在人类社会这个容器中又存在其余的更小的容器,这些容器可以是国家,学校,甚至可以是家庭。
我之所以用前面这些正面褒义的名词是不想让大家认为容器是一个贬义词。在这里,容器只是在客观的描述这样一个事实——人生活在嵌套的容器中,最顶层的容器是这个我们存在的世界,最底层的容器是我们自己,我们生活在不同容器造就的不同环境中,因此我们自己本身这个容器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也即是我们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外力或者说外部环境影响着容器的形态,所以总有些容器的形态可以穿过其余的较大一些的容器。这些容器成为可以流动的存在,它们接触到了外部的新鲜的环境,进入了别的容器中看到了未曾见到过的风光。
在这个过程中容器的形态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当它重新回到它最初的环境,它才会感受到它与此地的排斥。当然,排斥的程度有差异,有些是轻微排斥,有些则是完全排斥。不过也有些容器的形态能够完全兼容彼此的环境,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容器是幸运的,直到它支离破碎之际,它都会很平滑,没有棱角,没有摩擦,谈不上这是一种诅咒还是一种眷顾。
我们是不是会想到这些容器是怎么构成的呢?我感觉是规则。大规则,小规则,林林总总,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的来源,积累以至最后的成型,当然,也处在不停的破碎翻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