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小镇,赵集,坐落在洪泽湖的北岸,是处于淮阴区最南端的一个乡镇。去年7月,因为工作原因,我来到这座普通的苏北小镇上班,到今天已经整整一年了。时光飞逝,在这里我留下了足迹,收获得了经验。
说赵集,洪泽湖虽在傍边,可人们往往记不清她对赵集的哺育。而提到赵集,人们第一反应的便是粉丝。赵集粉丝的名气其实比赵集镇本身要大的多。这里家家都会做粉丝,刚到镇政府听镇上的人说,一般快到春节的时候,每家门前都会挂起几排晶莹剔透的粉丝。等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从北而来,由南陈集镇往南,只要看见了挂粉丝的藤架便知道是到了赵集的地界。说来也奇怪,出了赵集镇便没有了凉粉丝的地方了。要说做粉丝,也只有在冬天做,夏天太热,面粉凝固不起来,也做不成。夏天要做粉丝的话,一般都是在冷冻室里冻了后,再拿到外面晒,口味自然没有冬天来的自然,来的爽口。又要说到冬天的赵集,不下雪的时候,一排排鳞次栉比的粉丝,让人看了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那粉丝犹如吉林松花江畔雾凇垂下的根根银丝。
说赵集,除了粉丝外,人们往往还会忽略了他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盐矿。这里的盐矿之丰富,我也是到了镇上才听说的。这里的经济最主要的来源便是盐矿的开采,说来你可能不相信,这里大大小小的盐矿企业就有近十家,多数还都是国内的大企业,比如南风集团、太平洋集团、白玫集团。他们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芒硝,元明粉之类的。我与企业里面的人员攀谈后才知道,其实开采起来工艺也挺简单的,就是将水压到地下后,再抽上来,分离蒸发做成元明粉。当然具体的工艺流程要比我说的要复杂的多。其实每个厂的每天出厂的产品都挺多的,但你基本见不到货车,那货物都从哪里运出去了呢!这就要说到赵集的水路运输的便利了。这里的河流很多,又临近洪泽湖,大多数的货物都是通过船舶运输出去的。
说赵集,还要说说他的历史和名胜。要说赵集镇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先说短的,赵集镇本身的形成不过400来年,康熙年间,因为洪泽湖水退去,赵集镇境内形成了大片的无人滩涂和盐碱地,朝廷命河北的乡绅赵某来此地开垦荒地,渐渐地在赵家的附近形成了集市。便被当地人称作赵集。再说长的,这就要追溯到当年大禹治水曾在这里留下过的足迹。原先这里是古淮河穿流的地方。那个时候的淮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居住在这里的高氏部落人便在此地开垦、繁衍。时至战国末年,灾荒不断,瀑雨连涟,淮河漫溢,河堤冲决。高氏部落名叫高祺的首领,手举黄旗摇晃呼叫,所有氏族老少齐心协力砍伐芦苇水蒲进行挡浪堵决。全氏族一百多人一齐动手把一大片芦苇水蒲砍倒,捆扎起来、肩扛担挑地运往河堤决口处挡浪、打堰,最终堵住了决口,由此高家的芦苇坝得名了,这就是现在高家堰的乳名。而高家堰作为2000多年前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堤坝,与都江堰同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富盛名的水利工程。一句古语叫“东有高家堰,西有都江堰”。
在我一生中也许赵集不过是一个车站,一个停靠点。但对他的记忆已经铭刻在我心,他光辉灿烂的明天将会更加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