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原诗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21】
说是多做好事必然有好报,伯夷叔齐为什么饿死在西山?
如果善恶之报都不相应,为什么空有这样的格言。
荣启期九十岁还拿草绳做腰带,饥寒交迫超过他盛壮之年。
不是信守君子固穷的节操,百代之下声名怎得流传?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27】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120】
本章叙善恶报应是不存在的,但自己仍坚持固穷节,因为世道赖此而立。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26】
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99】
这首诗前四句以伯夷、叔齐行“善”而饿死为例,说明“积善”有报之说是虚妄的。后四句先写古隐士荣启期年九十仍饥寒,意在赞扬他安贫乐道的节操;最后诗人决心守穷固节,流芳百世。
【金融鼎《陶渊明集注新修》,p127】
吴瞻泰辑《陶诗汇注》卷三:“百世当谁传”者,固穷节也。“百年不可顾”者,世间名也。百世、百年紧对,正见安身立命,莫如固穷,固穷所贵,莫如饮酒,原不为成名也。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言不必计善恶之报爽,但以固穷守道为正。求仁得仁,同一穷死,不如留名没世。一起四语,偏反飞动。收二句,语势尤劲折,无一平直浅滞顺滑之笔。上言其爽而空言诘之,作波澜以起下百世之情,折出一荣公,文法变化如此。以福报则爽,以名报则应,文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