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为了爱粉身碎骨,《恶意》因为恨万劫不复。”
我想很多人是因为书封面上这句话而决定去读《恶意》。这本书被誉为东野圭吾最得意的作品,将读者从头欺骗到尾。作为一个不算资深的东野圭吾书迷,我是在看了十几本东野的作品后才看的《恶意》。
众所周知,东野的推理小说重点不在于寻找真凶,而是凶手背后的杀人动机。所以剧情三分之一真凶就已经出现了,我没觉得意外。我以为自己已经厌倦了东野的这种叙事方式,但没想到还是一口气读完了。
小说以手记叙事,主线是警官日高的破案记录,另一条线则是野野口修的日记,而作家日高在家中被杀则是两条线之中的那个交点。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假,使得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真相最容易让人忽视。
我今天暂且不谈小说为了营造意外性,如何不动声色巧妙地叙事。小说情节让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对野野口修如何对日高产生恶意的动机。
杀人动机千千万,私以为这种最为无情:
“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这句话在小说里第一次出现是加贺回忆起自己之前的学生杀人时,问杀人动机,学生回答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说了看那人不爽。第二次出现是加贺收集整理完证据,面对一直沉默不言的野野口修,加贺只好当着他的面推理他的作案动机。
都说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于是有了“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同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讨厌一个人也是没有理由的,于是有了“恨不知所起,恨之入骨”。
为了向众人制造是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剽窃,心怀不满而杀人的假象。野野口修可以将自己的日记当成小说一样精心构思,甚至疯狂地手抄日高的作品,即使双手起茧。
他跑去自首,舆论开始发酵,日高人设崩了,人人都藐视日高转而同情他。甚至有人觉得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是可以理解的,谁叫日高是个只会剽窃人家作品的家伙。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野野口修的计划之中,他要毁掉的可不止是日高的性命,还有日高生前的声望。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
从日高的视角来看,他一直把野野口修当做是好朋友的。
野野口修不愿意来学校,作为好学生代表的他被老师安排去邀请野野口修上课。之后野野口修被校园欺凌,也是日高第一个跳出来帮他。成年后想写作出版但又怀才不遇,日高又一次出来帮他。
野野口修感激吗?
答案是否定的,也许正是日高的那些恩德才导致了野野口修怨恨的缘由。
“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一顾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
鲁迅《杂感》里曾写道,“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
野野口修从小就有心理缺陷的,他们一家刚搬到一个新地方。东野没有花笔墨去描述那里怎么样,但从野野口修的排斥不难猜出经济水平应该不佳。
他嫌弃那里,看不起那里的一切,选择避免了一切接触,不跟邻里说话,不去上学。他有着“这里的一切都配不上他”的优越感,等待着搬到新的地方,去新的学校。
日高作为当地人见人夸的优质少年,每天专门去邀请他一起去学校上学。野野口为什么不拒绝?
无非就是拉不下面子,虽然他不喜欢那里的一切,但他内心深处还是不想让众人觉得他冷漠无情,宁愿把自己塑造成刚搬到新环境不适应的腼腆少年。
在村里人看来,野野口修和日高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但野野口修是从来都不这样想的,他从不跟学校的好友说日高是自己的好朋友,反而怂恿别人去欺负日高。
所以日高被野野口杀死的新闻一出,认识他的人们才会出现两种极端:“不可能吧,他们可是好朋友。”“他早就看日高不爽了。”
野野口修在日高面前一直是找不到优越感的,那种潜藏在心里的自卑感无形中被演化为厌恶感。初中时代,同样被校园欺凌,野野口选择了加入欺负别人,而日高选择反抗。
“你当时所承受的最大暴力,就是被迫成为那场暴行的共犯。”
高中时代,明明成绩差不多,但野野口还是小心翼翼地避免了和日高同一所学校。我想除了自身对日高的厌恶以外,更多的是一看到日高就会看到心中那个厌恶的自己吧。
到了成年,日高成了知名作家,有一个完满的家庭,而他野野口修一无是处,还被查出了癌症。于是对日高的恨意全然爆发,非要撕毁掉日高的完美形象,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我们为什么容易嫉妒别人?原生家庭的影响?实力的不足?运气的欠缺……归结到底还是由于落差造成的,不比较就不会产生落差感、自卑感。
但虚荣心作祟的我们怎么可能不比较,只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有的人因为嫉妒更加上进,有的人则因为嫉妒走向灭亡。后者的嫉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常常蒙蔽了人们的双眼。想起之前的复旦投毒案,也是因为嫉妒,一个生命就无辜牺牲了。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当我们还在抱怨“为什么总是我”的时候,有的人就是能顺风顺水一步登天。所以我们难免失落,难免嫉妒,难免激起人性中的恶意。
说起人性,我还是更相信“人性本恶”论。顾城也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阴暗面的,或多或少,只是我们常常习惯性忽略罢了。
但把对自己实力的不足、运气的欠缺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都转移到别人身上发泄,这本身就是一种懦夫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负能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去看到更多的真善美,让生根在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无法发芽,避免其开出罪恶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