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再见海南,依旧期待和兴奋。
这一次我们选择了琼海,相比三亚的喧嚣和繁华,这里的市井味更浓。走进小镇的街巷,你随处可见的是街边小店的门口存放着一堆大椰子;当你喊:老板,来个椰子!他提起一个,拿起菜刀瞬间砍断椰子茎,三下五除二削开了椰子皮,露出了白嫩的椰子肉,插上两根吸管,即刻就喝到了清甜的椰子水。一个椰子至少得有三斤重,得双手抱着喝。喝到来自大自然的纯净甘露,实属幸事一桩。晚上我们吃了当地常见的猪杂面和牛肉腌面。猪杂面面汤清淡,猪杂香而不腻。以木耳、干豆腐、蘑菇作配菜,可谓营养均衡。牛肉腌面就是牛肉干作主配菜的干拌面。配以榨菜,腊肉,香菜和类似酱油的佐料,味道香浓,咸鲜可口。两份面加起来24元,真的是“好吃不贵,价格实惠”。在琼海,经营各种腌面,汤面,肠粉的小店屡见不鲜。肠粉,看起来有点类似煎饼的做法。在一个铝制的托盘上洒些葱末,榨菜丁,肉末,香菇丁,然后浇上一层白色的肠粉浆,上蒸笼蒸上几分钟。蒸熟后拿小铲子起下来,卷卷儿,切段,装盘,洒上一些酱汁就做好了。盘底事先铺三两片生菜。肠粉吃起来口感软糯,咸香味道。店家还会赠送一杯热红茶。一份8块钱。
第二天中午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博鳌玉带滩。当大海映入眼帘的瞬间我还是忍不住兴奋地喊出来:大海!阳光明媚,天色蔚蓝,大海澄净,还有平整的米黄色沙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下午我们又去了潭门镇。港口里停泊着小型或中型的渔船数十只。海鲜大排档也不少,都是当地渔民经营的,这里没什么高端的大饭店,但是这些小餐馆呈现了当地人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当太阳渐渐西下,我们再度来到了玉带滩。傍晚,海边的酒吧灯光亮起,每一张古朴的木制餐桌上都摆放了一盏油灯,有弹奏吉他的声音袅袅升起,营造着浪漫的氛围。人们在海滨踏浪,观海,听涛……面对这一望无际的汪洋,慨叹她的博大壮阔,也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天色已晚,我们来到博鳌镇上的一家特色小店——回味鸡汤。店虽不大,但是这里门庭若市,人气很旺。点了半只文昌鸡,选了药膳锅底。开锅后将半只鸡推入锅中,煮二十分钟即可食用。蘸料很简单,青桔、蒜末、海鲜酱油。鸡肉肉质紧实,散发着最本真的香味,配以淡淡的咸鲜滋味,这味道刚刚好。吃完肉再下点生菜和腐竹,也算荤素搭配。最后我们把鸡汤都喝光了,真的是太鲜了。喝到这么美味的鸡汤真是此生头一遭。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逛了琼海市的一个农贸市场。汪曾祺曾说,他每到一个新地方,首先要去逛逛当地的农贸市场。因为这里最接地气儿,市井味儿最浓,最能体现当地人原生态的生活。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琼海的蔬菜个头都比较大,我猜是因为这里雨水充沛,气温偏高的缘故。绿皮的香蕉两块钱一斤。拿着老式杆秤的老奶奶招呼我们买点。她看上去有七八十岁了,黑瘦黑瘦的,手上的干枯的皮肤好像是一层老树皮。一笑起来,露出满口的银色假牙。在南方,像这样自力更生的老妈妈(山东人对老太太的敬称)相比东北要多很多。她们大多看上去精瘦,但是身体尚硬朗。这种勤劳肯吃苦的精神是很多北方人所缺乏的。
第四天我们按图索骥来到了南洋风情小镇——中原镇。曾有一些华侨生活在这里,所以很多建筑带有南洋风格。中午走进了著名的老南洋咖啡馆。据说光绪年间,第一粒咖啡种子被种植在了这里,从此咖啡文化便在这里生根发芽。琼海是中国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我也入乡随俗,品一品这琼海人喜欢的歌碧欧(海南话咖啡的意思)。配上一份华夫饼,享受难得的悠静时光。海南天气多变,雨水随时光临。本想坐在咖啡馆外的凉伞下喝咖啡,但是一阵小雨不期而至,我们只得坐在屋里。不知是不是由于是工作日的缘故,这家小镇咖啡馆中午没有顾客,只有我们这一家。坐在窗前,听雨水嘀嗒,看室外的草坪、椰子树在雨水的滋润下焕发出新绿,呼吸着纯净湿润的空气,耳边流淌着舒缓的音乐,这一切是那么美妙惬意!不一会儿,老板娘提着一个高高的铜壶走过来,倒上一杯刚刚煮好的咖啡。嗯,真的是香气四溢。一小杯炼乳、一袋白砂糖自行调味。我平日喝咖啡不多,但是这杯咖啡是我喝过的最有味儿的咖啡。
下午,我们驱车游览了几个当地的乡村。先是来到了沙美村。这里通往乡村的道路都建设得很好,道路平整而干净。道路两旁的大树枝繁叶茂,道路上鲜少见到人和车,形成一个幽静的林荫道。偶尔你会见到骑电动车的人经过,由于海南的夏天雨水随时光顾,所以这些骑车人都会随身携带雨衣。一旦下雨,他们纷纷停下来穿上雨衣再继续前行。通往村子的小道两边是广阔的田野,在乌云压城的背景下,那片鲜绿鲜绿的田野好似一幅油画。到了沙美村,你会看到这里坐落着一个个二三层的房子,槟榔树、椰子树等各种高大的热带植物环绕左右,主人饲养的鸡在树间草丛随意地溜达,你会感受到人与自然是如此的和谐。下了车,我来到一片水塘边。周围没有人,没有一丝风,目之所及,你只能看到平静如一面镜子的水面还有远处的草地还有树。坐下来,发会呆,仿佛时间就此停住,世界从此安静,你会遇见灵魂深处的自己。走过沙美村,我们顺道前往南强村。到了南强村,小雨初歇,走在潮湿的青灰色的石板路上,欣赏一间间灰墙灰瓦的古老民宅,周围没有人,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叫,你仿佛走进了旧时光中,与南强的历史相遇。游览过南强村,时近傍晚,我们去吃了当地特色美食,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琼式打边炉。据查,打边炉属粤菜,与我们吃的食材种类颇有不同。我们来到一家老字号大排档,一张油腻腻的大圆桌,中间嵌着一个炉灶,炉灶下面连接一个小天然气罐。吃海南的打边炉不可单独点餐,您就选几人套餐就完了。一般两人来个80元套餐足矣。套餐含青虾、螃蟹、鱿鱼、扇贝、生蚝、不知名的鱼段等等,各式海鲜,足有一盆。青虾活蹦乱跳,得用一个罩子盖住才好。蘸料是数个青桔、一小碗蒜末、红辣椒末还有海鲜酱油。每个青桔都被平切了一刀,用手一捏满满的汁水就溢了出来,滴在兑好蒜末的海鲜酱油碗里。青桔在这里当醋用,但独有一种清新。用筷子蘸一口尝尝,味道集合了咸甜酸辣鲜,配合清水出锅的海鲜,怎一个“鲜”字了得!吃饭过程中,一个挎着篮筐的阿婆挨桌地向食客们推荐黄皮果。本想婉拒,孩子的馋虫倒被她勾了出来,遂买来尝尝。还别说,这东西酸甜爽口,还另有一种独特的香气。百度了一下,黄皮果兼具营养和药用价值,是个好东西。我想,这也算旅途中不经意遇见的小美好吧。
第五天,我们辗转到海口准备回程。无奈遭遇台风,风雨交加。下午我们只得猫在酒店里。点了份外卖,值得一提的是猪脚饭和清补凉。来到海南不吃这两样也挺遗憾。猪脚饭香喷喷,果然好吃。它包括如下食材:猪脚(就是东北人说的猪手,类似于熏酱的做法,但是口味清淡)、荷包蛋、豌豆、胡萝卜丁、玉米粒、卷心菜、榨菜丁。遗憾的是清补凉没有趁凉吃,味道变了。它是一种甜品,椰奶中放入核桃仁、葡萄干、红豆、绿豆、莲子、薏米等干果和五谷做成的。以后有机会再来吃吧!
五天的美好旅程结束了,不愿说再见,但是依然要说再见。来日再见,美丽的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