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收到这本书是在不久前的一个午后,我报名了一个线上短视频训练营。项目的负责人给了我们几个选题方向,其中一个方向就是关于海洋的。对于这个未知的、了解甚少的领域,我是十分好奇的。我选择了这个领域,并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
自由潜水、无极限潜水、与鲸与鲨与各种海洋生物同游,这些词句最大限度地吸引着我的眼球。詹姆斯·内斯特,这位天生的冒险家和海洋爱好者,用亲身靠近海洋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个我从未见过的神奇图景。他因为记者的身份了解到了自由潜,进而和一群人一起探索一些关于海洋的奥秘。他说要到海里去,把自己弄湿,就像珍妮·古道尔不会在飞机上研究黑猩猩。
这本书的目录部分很能给人带来点儿耐人寻味的乐趣。它长下面这样:
下潜,下潜,潜得越来越深,探索发现越来越多,代价成本越来越高。每一个深度都是一个小故事,这些深度之间彼此关联,它们并不代表作者实际的下潜深度,但你能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他对海洋的了解程度在不断加深。
主要内容
在本书最初的章节里,作者还是对自由潜水知之甚少的旁观者,然而蔚蓝海洋和人类潜能就像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吸引着他不断去体验,去探索。他接受正规的自由潜水训练,拜访身怀绝技的异人,挖掘尘封的曲折离奇的故事,亲眼见到深海中异性一般的生物,和聪敏而巨大的海洋生物并肩而游。
内斯特不喜欢无极限潜水,甚至认为无极限潜水是一种倒退。它是一种由自负心驱使的竞赛,运动员们靠着简陋的自制装备挑战几乎人体无法承受的深度,他厌倦那些被功利心驱使(他们极度渴望打破纪录、获得名望、金钱与声誉)的扭曲到青紫的面孔。
然而自始至终,他都对自由潜水抱有一种天然的向往。虽然他对海平面下未知的世界是恐惧的、害怕的,这并不奇怪,人们通常都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恐惧。但向往最终战胜了恐惧,这种战胜的原动力来源于一种认知——即自由潜水可以成为一种工具,帮助我们破解海洋的秘密,它是有意义的。
在内斯特的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他喜欢自由潜水,是因为自由潜水是理智的、是有意义的。在这项运动中,人们同样是挑战极限,但并不像无极限潜水一样,人们被争强好胜放入心理裹挟,陷在自我膨胀的泥潭中不可自拔。在自由潜水中有一项规定,即流血是被允许的,但挑战的运动员在下潜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在升到水面后必须清晰地对裁判员说出:“一切OK”。
于是他去见识,去尝试,去见闻,去探索。在自由潜水的探索过程中,流血是被允许的。这种流血并不是为了自身利欲,而是为了某些更重要的东西。作者在最后“下潜35850英尺”的一章中写道:“海洋是几十亿年前所有生命诞生的地方,也是所有的生物最终将要回去的地方。”
感想
严谨点说来,《深海》似乎是一本科普性质的书。但我在作者的字里行间,似乎发现了更多。它不仅有严谨的理论科普支撑,还有深刻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
在留尼汪,作者亲眼看到自由潜水者冒着违法的风险,找出水牛鲨暴躁的原因,让人类了解到那些“鲨鱼袭击”的残暴事件背后,人类到底扮演了怎样无知的角色;在日本,作者飞跃了七千多英里,寻找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曾经人数众多的自由潜水群体——海女,通过和她们的对话,他意识到人们在用最愚笨的方式掠夺着海洋的宝库。
许多自由潜水者“流血”的方式并不相同,他们有时违法、偶尔古板、经常延续传统,但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热爱这片海,都是这片海的不知名保护者。在人们探索海洋的过程中,自由潜水者们允许流血,允许自我去追求“改变生命”的体验。
看到书中描写的深海,看到这些在科普中偶尔穿插着的小故事,我反复不停地在想,人类对于海洋生物乃至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迫害”,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停止。对人类来说,探索是必要的,但也应该是与保护并存的。或许只有这样有着“生命感”的探索,那些勇者们在这漫漫探索的征途中留下的鲜血,才更能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我想,也只有在这样充满“生命感”的探索中,流血才有价值,才应该被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