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末检测的分数公布后
汇报成绩这一幕会在很多家庭上演
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复习阶段
却往往忽视了成绩出来后的阶段
成绩好固然皆大欢喜
可如果成绩不尽如人意呢?
对待期末成绩
父母应该怎么做?
刚刚看了一则暖心的小视频《孩子的努力比成绩更重要》
饭桌上
妈妈询问哥哥Jack和弟弟Sam的考试成绩
其中哥哥回答了自己优秀的成绩
数学90分,英语85分……
妈妈听完仍不觉得满意
淡淡地说:“你应该更加努力才对!”
然后妈妈问到了弟弟的成绩
弟弟看着手中的成绩单
不禁往下掖了掖
迟迟不肯拿出来....
直到哥哥从他手里一把夺过
看到成绩说了一句
“你完了!妈妈可能会很生气!”
弟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妈妈看到孩子不堪的成绩单
正准备爆发时
她突然想起某天深夜
孩子伏案用功复习的一幕
困了也不放弃
继续埋头苦读
几分钟后
妈妈的表情慢慢变了
将一个丸子夹进了弟弟Sam的碗中
接着,又往哥哥碗里夹了一个
她称赞Sam做得很棒
也称赞哥哥做得很棒
并告诉他们
“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遗憾的。”
妈妈出乎意外的微笑
让孩子释放了自己内心一直压抑的情绪
露出灿烂的笑容
重拾自信.....
最后,一家人吃了一顿温馨的晚饭
这个视频表达的是在看到孩子努力的前提下,不要苛责、不尊重他的成绩。狂热追求好成绩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两个已经被无数案例证伪的推理:
1. 成绩好→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
2. 成绩差→上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没前途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有自己不可避免的短板。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再过分苛求,比如最好只能考到班级第15名,却要求一定要考到前3名,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剩的压力。
那么怎样解读期末考试分数,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间,帮助他们进步呢?
找出错题原因、拟定对策
在所有考试题目当中,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无疑是那些被扣分的题目(也包括虽然做对,但属于蒙对的题目)。我们都知道,会学习的孩子平时都会制作一本错题本,及时从错题中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实现自我提升。
期末考试刚结束,孩子往往对那些被扣分的题目印象深刻,这时候让孩子及时对错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思、总结,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薄弱点,对今后的学习极有价值。
首先,要根据正确答案和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分析、确定每道题目被扣分的原因。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审题出错?不懂该题型的解答要领?思维过程有误?计算不仔细?还是不小心写错?只有正确总结和归纳出做错的原因,才能避免下次重蹈覆辙。
其次,在把所有被扣分的题目分析完毕后,应从整体出发,进行归类统计。看看哪一类题目、哪一类错误出现的频率最高,然后考虑针对性的对策。
分析试卷上的错题,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在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方面获得新的启发。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做好错题分析,并把分析的结果记在错题本上,假期经常翻阅,以达到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单科成绩
要把前后几次成绩作纵向比较,还要与其他同学成绩作横向比较,分析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下降还是振荡不定?
如果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内在原因(有较大面积薄弱知识点、技能点)和外在原因(对该学科缺乏兴趣?临场发挥失常?)适时激励孩子。
总体成绩
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找到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才会有提升的空间。
当孩子的总体成绩剧烈下降时,老师和家长都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这时我们要沉着冷静,不要强逼,也不要刺探孩子隐私,而是与之耐心、真诚交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困惑,和他们共同面对成长的苦恼。
有些孩子,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还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容易发挥失常,这其实是“不会考试”造成的。
考试是一门“技术活”。在考场上答题和平时做作业不同,不仅是对孩子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更是对孩子心理素质和考试策略的考验。考试的特点是要求孩子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结构化的试题,所以能否根据考试时间、题目类型和难易程度,实施有效的考试策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意外情况,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试卷题目,对孩子最后的成绩有很大影响。
对于“会考试”的孩子来说,往往能够在考试开始之前,就对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如何迅速浏览试卷,判断整体难度,规划好答题时间;如何快速准确地审题;先做哪些题目,再做哪些题目,给每道题目分配多长时间,多久没做完就应该跳过;最后应该留多长时间检查等。
期末成绩出来后,对孩子来说,面对着一次宝贵的复盘机会。要好好回忆和总结一下,在各科考试中,对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在个别题目上花费的时间太多?有没有出现最后因为时间不够用,导致题目没做完的情况?复盘的过程是孩子自己与自己进行深度交流的过程,对于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次考试应该如何改进的思考,要及时记录下来。
“如何考试”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会考试”的孩子,往往都会有自己独有的考试心得。他们将自己历次考试中的经验体会和面临各种状况时的处理经验记录下来,每次考完试都更新一遍,确保自己的考试策略不断升级,每次走进考场都能做到心态平和、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如果您的孩子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暑假要注意做好期末复盘哦!
考得出色
可以给予适当奖励
虽然是为自己学习,但好成绩意味着付出了努力,这种努力值得奖励。同时奖励要在合理范围内。
恰当的物质奖励(如买一套孩子很久就喜欢的图画书)和精神奖励(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帮助孩子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
问问孩子:同样的分数,和别人相比,自己是否牺牲了更多的课外时间?
考得不理想,忌唠叨、讽刺、挖苦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听到讽刺、挖苦,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
表面上看他们对外界的这些负面评论无动于衷,其实内伤很难医治,儿童心理医生观察就发现,那些看起来无精打采、自卑内向的孩子,肯定是在否定批判的环境中长大的。
长此以往,孩子还会产生“抗药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最需要的是理解、接纳和帮助。回到最初那句话:不要因为追求成绩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长了,成绩的提高才不再是难事。
无论期末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