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居住.第一天晚上却总也睡不着.悄悄告诉大家哦,其实小编也是这样的,高中住宿的时候,第一晚没睡着,来了大学里边,开学前一晚,由于激动没睡着,在宿舍的第一晚,由于认床又没睡着.
睡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什么人会“认床”呢?其实在陌生环境里半梦半醒的睡眠状态,在鸟类与海洋哺乳动物里是屡见不鲜。这些动物在睡觉的时候,如果周遭的环境让它们觉得倍感威胁,会名副其实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一半的大脑在休息,另一半的大脑则保持在警醒的状态,以便对周遭环境里的突发状态能实时做出反应。1999年时,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教授更发现,当鸟群一起休息时,睡在边边的鸟,就会自动担负起只睡半边大脑的“守夜”角色。而这种“只睡一边大脑”的状态,过往觉得是鸟类与海洋哺乳动物所特有,会跟人类认床的背后神秘机转有所关联吗?
美国布朗大学的佐佐木勇香博士,自小在日本长大,对日本俗谚里说换了枕头就睡不好,既感同身受又想要一探背后生理潜在机制的秘密。佐佐木博士于是利用最新仪器,对受试者在陌生环境里第一晚与第二晚的睡眠,同时进行结构性核磁共振造影扫描、脑磁图和睡眠多项生理检查,收集相关数据,尤其着重在慢波睡眠的资料分析。慢波睡眠是非快速动眼期睡眠的一环,常被拿来当做深度睡眠的指标,也被发现是睡眠之所以能够强化记忆的幕后推手。
佐佐木教授发现,受试者在新环境的第一个晚上,出现的慢波睡眠跟鸟类在不安全的环境里的数据很类似,在左右脑出现了数据不对称的情况。左半边大脑“睡”得比右半边大脑要浅许多,而且,不对称的程度跟受试者感受到自己“认床”的程度成正比。而这种只睡半边大脑的状态,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当睡眠环境对受试者而言不再是全然陌生时,就观察不到了。
大脑的“预设模式网络”佐佐木博士的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两边半脑睡眠不对称的状态发生在大脑“预设模式网络”底下。大脑的预设模式网络曾被形容是大脑的暗能量。当大脑没有在执行某一特定任务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就因此把大脑内开关关掉,而是会开启类似自动导航模式的预设模式网络,让大脑内各个皮质区域之间,仍然能保持交流。例如:当我们在做白日梦,人在魂不在的时候,就是大脑预设模式网络活跃的时候。而当我们在新环境里入睡的第一晚时,大脑的预设模式网络,就呈现右半睡左半醒的不对称状态。
更有趣的是,只睡右半边的大脑,也会影响受试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度。在第一晚时,当受试者进入慢波睡眠之后,如果研究人员在受试者的右耳制造声响,或在左耳边弄出声音,超过九成的受试者都会在声音靠近右耳的刺激下惊醒。这显示,管左边耳朵的右边大脑,果真比管右边耳朵的左边大脑要“睡”得沉。佐佐木博士认为,“睡”得较浅的左边大脑,或许能让我们在陌生的环境里,还能够保持一定的警觉性,算是长长的演化路程在我们身上留下来的一点点印迹吧.
文章内容改编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还有您对文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也欢迎在上面留言评论,心理小秘书与你一起进步。每天学点心理学,用心了解世界,惊叹你所不了解的事物。特别提示:心理学≠鸡汤≠算命≠读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