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代最后一位首辅大臣,张居正可以说是一位将自己献身给国家的功臣,然而这样一位首辅大臣的结果一场悲凉。现将书中梗概及心中所感整理如下。
张居正少年聪颖过人,很小就沉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申通。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同时,其机敏伶俐深的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替他改名为“居正”。
嘉靖十六年(1537年),张居正(十三岁)参加乡试,已经高中,但湖广巡抚顾麟期望他多加磨砺,已成大器,故落榜。
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气傲的张居正(十六岁)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顾麟对他十分赏识。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成为张居正一生的老师。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二十五岁)以《论时政疏》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张居正(三十岁)告病请假返还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让他更了解了基层的疾苦。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三十三岁)回翰林院供职。他在苦闷思索中逐渐成熟,模仿老师徐阶的行事方式。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张居正(四十岁)进宫右春访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徐阶荐张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去世后,徐阶起草遗诏,引张居正(四十二)与之共谋。位居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四十三)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年迈致仕。次年(1569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个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
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在居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北部边防稳定。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崩,年仅十岁的神宗继位。高拱被打回原籍。居正(四十八岁)在这一年六月担任首辅。
万历元年(1573年)十一月,张居正(四十九岁)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整饬吏治的目的主要是“富国强兵”,这条主张贯穿于他的改革之始终。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四十七岁)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神宗为止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后言官弹劾,神宗下令抄家,家属或饿死或流放。
天启二年(1622年),天启皇帝为张居正(逝后40年)复官复荫。
纵观这样一位铁血首辅,他历任首辅的10年间,可以说延长了明朝几十年的国祚,但是仍然不能逃脱功高盖主之后的悲惨命运。不禁让我开始怀疑,鞠躬尽瘁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还活着,看到自己的家人或饿死,或流放,80岁的老母亲无栖息之地,会做何感想,还会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穷尽一生不,还会去奔赴政治前景不?
对于家族来讲,张居正的一生未必是幸运的一生,但对于国家来讲,千千万万的人民来讲,他们多享受了几十年的和平和稳定,这是值得庆幸的。也许这就是铁血首辅之所以名垂千古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