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主要整理了书的整体架构,这篇用来记录那些书中值得细细品味的句子。
摘录
1、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2、阅读一本书应该像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这个过程需要提问—了解—争辩—总结,而做笔记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敬意。
3、真正拥有一本书是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而不单单是买下它这个行为。
4、当阅读达到足够的深度与广度之后,你便会形成自己的观点。
5、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
6、你可能有办法粗略地瞄一本书,就用一两个句子说出全书的重点摘要,而且还挺得体,但是你却无法真的知道到底得体在哪里。另一个比你仔细读过这本书的人,就可能知道得体在哪里,因而对你的说法给予很好的评价,但对你来说,那只能算是你猜对了。
7、我们谈一个社群,就是一群有共通性的人。而沟通是一个人努力想要跟别人(也可能是动物或机器)分享他的知识、判断和情绪。只有当双方对一些事情达成共识譬如彼此对一些咨询或知识都有分享,沟通才算成功。
8、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9、你的心灵及眼睛都已经打开来了,而你的嘴闭上了。
10、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作者要说的已经说完了,现在该读者开口了。一本书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就跟平常的对话没有两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说话,也不会受到干扰。在一般的交谈中,必须双方都很有礼貌才能进行得很好,这里所说的礼貌并不是一般意义社交礼仪上的礼貌。真正重要的是遵守思维的礼节,否则谈话会变成争 吵,而不是有益的沟通。善意的对话最大的益处就是能学到些什么。
11、受教或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
12、除非你听清楚了,也确定自己真的了解了,否则就不要回话。
13、事实上,你赢得争辩可能真的会在世上名噪一时,但长程来说,诚实才是会更好的策略。大多数人会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所谓的赢只在于增进知识,而不是将对方打败。
14、知识的不相当永远可以用教导来解决。
15、一个人必须明白,在争论的过程中他不只是在教导,也是在受教。
16、一个读者所能说的第一件事是他读懂了,或是他没读懂。事实上,他必须先说自己懂了,这样才能说更多的话。如果他没懂,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回头重新研究这本书。
17、工具书对矫正无知的功能是有限的。那并不能帮助文盲,也不能代替你思考。
18、事实可能会改变,但它代表的"真实"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