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精力管理》这本书,心情舒畅了许多,感觉精力好了不少。其中最重要的认识转变来自于认识到负面的情绪的不必要,以及正面情感的积极作用,瞬间从消极视角切换成积极视角,有意识地释放压力,让人豁然开朗。
以下是本书带来的一些新认知:
1.全情投入每一次的短跑冲刺
生活不是马拉松,而是一系列的短跑冲刺,有一个个清晰可见的目标。在这些时间全情投入,在另外一些时间段闲云野鹤,更新精力储备,以应对下一个挑战。
2.仪式习惯可以节约精力损耗
我们的意愿和自律性远比我们想象得薄弱。如果某件事情你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思考,你可能不会长久坚持这件事。解决方案是建立像洗脸、刷牙一样的仪式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减少非必要情况下的意识消耗,将其节省下来用在其他方面。仪式习惯的持久力来源于精力节约的本质。
3.正面情感不仅减少精力损耗,还可促进精力再生
消极、负面的情感虽然也可以维持我们的生活,但相比于正面情感来说,代价太大,事倍功半。
为了达到最佳表现,我们必须汲取愉悦、积极的正面情感,把威胁化为挑战,享受挑战、冒险和机遇。正面情感精力的关键因素是自信、自控、人际关系与共情。
正面情感可以更有效地支配个人表现,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快乐本身便是奖赏,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
4.扩充情感容量,实现对立情感的自由切换
我们要学会接纳并驾驭所有情感的能力,能够在对立的情感上自由切换。
人是复杂和对立的结合体,我们既可以慷慨,也可以节俭;既可以善良,也可以无情、强硬。只是应对不同的生活问题,调取合适的情感去应对。
正如“我们手中只有锤子,那看到什么都是钉子”。如果我们不把自己限制在单一的思维定势中,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实现对立情感的自由切换,便能在失衡之前建立足够强大的情感能力。
5.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带来正面情感
最近跟同事交流、与先生相处,感触极深。关系的融洽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无可比拟。记得一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来自于周围关系的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精力再生。
有些时候,因一些琐事想要跟先生表达不满时,会下意识地问问,什么对你来说是最重要?先生的幸福快乐,两人的关系融洽,还是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立马就有了答案。
6.工作的意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工作的本质并不决定意义和激励。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工作场所变成传递和培养深层价值观的土壤,比如指导他人、增加团队凝聚力等,或仅仅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交流积极精力等等。我们每时每刻做出的微小选择才是衡量生活的真正标准。
透过 “领导对自己不重视”“业绩得不到认可”“回报太少”…这些外在环境的不满,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追求卓越、成长等更为核心的价值观和目标,其实并没有偏离轨道。认识到这一点便可以积极地朝着目标前进,而并不会觉得陷入困境。生活处处是道场。
7. 面对真相能够释放精力,逃避真相会消耗大量的精力
直面人生中的最艰难的真相是种挑战,也是种解脱。当我们不再需要遮遮掩掩,就不再畏惧暴露自己。大量的精力得以释放,用于全情投入生活,拥抱自己的力量并持续加强锻炼。即使走了弯路,我们也可以承担起责任,重新调整轨道。
承认自己的局限性能帮助我们降低自我防御,增强积极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