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心里有数,今后此人必是我在曹营方面的唯一对手。那末,让我来问他一下姓名,可以早有准备。孔明把羽扇对他一指,道:“留名。”
老马对两个儿子看看:诸葛亮这家伙多么势利!你们的老子如果不拿出点颜色给他看看,他根本不会来问你是张三李四的。
“诸葛亮,尔且听了,俺复姓司马,名懿,表字仲达。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
孔明一听,原来是司马氏父子三人。
不出诸葛亮所料,今后六出祁山时,就是碰到他,因此未能成功。
孔明在赤壁之战期间,遇到两个大能人,都是他一生的劲敌:借箭初会司马懿,借东风相逢陆逊,陆伯言。
魏、蜀、吴都有杰出的军事统帅,这也是天下长期不能统一,处于三分鼎立的原因之一。
现在孔明想,既然你司马懿有见识,怎么还想来捉我诸葛亮呢?我劝你还是识相点回去吧。我能被你捉牢,就不会来骗箭了;既然骗到箭,你就捉我不牢的。
所以,军师对司马懿讲:“尔且听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知机变者称英豪。”
司马懿听见这两句话,把孔明的意思又理解错了。因为上面刚刚在谈天文,下面接着讲这两句话,难怪司马懿又想偏了。
他认为孔明是在指点他:既然你知道有东风和大雨,那末就是天意要败曹操,非人力可挽救。你一定知道我要用火攻的,那你为什么还要留在赤壁呢?还是知趣点,赶紧远走高飞,否则也要一起烧进去的。故而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知机变者称英豪。
司马懿想,这句说话倒是金玉良言。反正丞相也不相信我,留在这里没有好处。那准定还是暂时退避三舍,离开这里是非之地,与你诸葛亮后会有期。便吩咐儿子:“儿啊,返舟回营。”
哪知你老子很服帖,两个小子却不卖帐。小儿子司马昭想,我们追到了诸葛亮,大功可望成功,岂能就此空劳而回?丞相在膘远镜中看得分明,他本来就一向歧视我们,今天我们又是未奉将令出营的,如果这样空手回去,他非但要问我们私出大营之罪,而且还要以为我们私通诸葛亮呢。
这小马也是十分厉害,曹操的心思完全被他料到。他想,不如让我来跳上大船去,要活的,把诸葛亮一把胸脯拖下来;要死的,板桨往他头上一砸。
现在,小船与大船相距不到两丈,司马昭把手中板桨在水中一划,小船蹿上前去,同时,他高喊一声:“呔!妖道诸葛亮,司马昭来也!”
鲁肃在舱里一听,啊呀不好,敌将要跳上来了。
孔明一看,父亲蛮识相,儿子不知趣。便对他把羽扇招动:“你来啊!”
鲁肃一听,你还要叫他来?真棘手!
孔明想,我就是要请他来,不给他点手段看看,不知我的厉害。
司马懿知道苗头不对,诸葛亮叫你去,决不会请你去赴宴。连忙旋转身来:“儿啊,且慢!”伸出双手企图把儿子拦住。
司马昭已经两足一蹬,从老子头上跳了过去。
老马重新回过头来看时,儿子已经吃亏了。
司马昭看准距离刚好够得上,一个腾步跃上大船的船艄,但是还抓不到孔明,板桨也还打不到他。因为这种大船的船艄很大,孔明站在舱门口,司马昭跳在艄尖上,距离他还有五、六步路。
小马准备再往前面蹿上一步。不料这艄尖不牢呀!诸葛亮在出发之前叫王四把它锯了下来,再重新钉上去的,只有两边敲了两只钉。看样子蛮好,其实与纸头糊的差不多。
你跳上去的时候是用了轻功的,现在一百多斤重的分量是实实在在地压在上面,再加上两足一蹬,不好了,连人带艄尖往长江里面“轰隆通”栽了下去。
诸葛亮一声冷笑:“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