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个假期了,这两天终于把这本书打开,开始读了起来。昨天迅速地查看了关于图形与几何部分几个案例以及相关核心调整的解读。感觉读起来不费力,又能有一些收获。挺好的感觉!
前几天读了序,勾画了相当多的地方(以图为证)。今天摘录,觉得还可以更细致地读读。里面有一些词,算新吧,有的不算。但讲得比较透彻,受益不少。不禁感叹崔允漷教授的厉害。可惜词穷,属于工人阶级的表达,说不出具体的地方。
《育人为本,建构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对这标题,我首先就爱了。每一个词我都喜欢,都是热词。更是将新课标发布后,将带来的新教学热潮有了预见。我也很期待,新课标带来新气象,能将更多地关注点到“人”的真正成长上。
【代新人统领层级化的“树人”目标体系:新目标从“想得到的美丽”“看得见的风景”到“走得到的景点”】
这段话我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时代新人指什么?统领怎样的层级结构?树人目标体系又是什么?还有后面想、看、走的三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大家好不容易接受了学科素养一词,就像崔教授说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科教育终于找到了“家”。可是,现在新课标不再提学科核心素养,只提核心素养,现在关注核心素养在各学科的具体内涵,关注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我懂郭华教授等的意思,并且记住了,认可了。只是觉得对一个如此重要、大家喜闻乐见的词不再用,有必要吗?其实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我们的专家也在不停地思考,所以才会有变化。
时代新人,原来指的是三有六会为培养目标。顺便重复一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六会,我忘记了,怎么都找不到,气死我了。
建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目标的层级化的“树人”目标体系。
课程目标:指该课程具有的概括性的育人价值,是课程核心素养的拓展性表述。
内容标准:是基于具体内容或知识点描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从素养目标的高度审视具体内容的学业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学业质量标准则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树人层级目标+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将树人的过程从抽象的目的逐步分解为具体的目标,使得教师理解并践行从“教书”走向“育人”有了清晰的路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有了清晰、可操作的凭依。
这一大段的阐述,我终于找到我校“学生学科素养评价”的依据与根源了。上有顶,下可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