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这一条辨意思是说:有太阳中风证未服桂枝汤,过了段时间,只要还是太阳中风证:脉浮弱、恶风、有汗,还开桂枝汤。
四八、“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在上篇二二条辨中已出现过:【若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是讲素有中湿者喝桂枝汤后会喘,再开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这里的喘与咳接近,治法一样。该方用的时机是:桂枝汤证并有咳嗽或喘。
厚朴与白术去湿的差异:
厚朴去脾湿,把湿搬入小肠,增润小肠的津液。白术去全身关节、肌肉里的湿,也能去中焦的湿,要与茯苓搭配,把湿从小便排掉。若不搭配茯苓,湿不能完全去掉。故当处方中用到白术和茯苓时,就是希望湿从小便排掉。前面提到过,白术与炮附子搭配去湿,是利用炮附子把湿推到表面,用于发痈脓,如乳房肿块或肌肉骨过的化脓发炎。
杏仁止咳去痰,增润肺里津液。“攻下表未解”是因为有脾湿,攻下后,小肠的津液干燥了,加厚朴补小肠津液,把脾湿移入小肠。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用量及煎煮法:
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3钱,生姜2片,大枣12枚,炙厚朴2钱,杏仁4-5钱;7碗煮3碗,去滓,温服一碗,覆取微似汗。
四九、“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张仲景一再强调:当有表证时,一定要先解表。临床上的例外是已经便秘5、6天或以上了,又遇到表证,可以表里双解。
五十、“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须当解外则愈,直“桂枝汤”主之。
给病人吃了发汗的药,再去攻下,完全按原则做,结果病人脉又浮起来,病未痊愈,还有桂枝汤证,还开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