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我所知,还没成名的民谣歌手都非常渴望上电视选秀节目,这几乎是他们为大众所熟知的唯一通道。从民谣圈最近火起来的几个歌手来看,暂时很少有例外。
在前几天的“歌手”舞台上唱完《成都》后,赵雷也毫不出人意料地火了。一时间不管是媒体还是自媒体还是意见领袖,都在讨论赵雷,相关文章也能轻松获得高点击率。这对于民谣圈来说,这算是头一遭。
其实在赵雷上“歌手”之前,他的《南方姑娘》就被左立在“快乐男声”的舞台上唱过。当时这首歌也火了一阵子,但大部分人只知左立,不知赵雷。毕竟电视观众的追溯能力有限。
十几年前赵雷还在后海混的时候,他认识了赵照,后来赵照成了赵雷的师傅,教赵雷吹口琴。赵照一直坚持走独立音乐人的路线,他在做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大经厂》的时候连唱片公司都没找,而是买了一台512MB内存的电脑和几百块的话筒,再从自己驻唱的酒吧借了个调音台,自己录音和排版。
这张《大经厂》2010年发行了3000张,直到2015年才卖完。
这张专辑发布时,徒弟赵雷参加了“快乐男声”,这遭到了赵照的批评,他认为民谣歌手参加选秀节目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有种“被招安的感觉”。
到2013年,“中国好歌曲”主动找到赵照邀请他参赛。那时赵照刚发行自己的第二张专辑《糙》,但他用线下演唱会宣传专辑的方式已经不奏效了,在南京演出时,台下只有一位观众,是个诗人,赵照单独为他唱了2个小时。
那年赵照35岁,他觉得自己和家人都需要钱,又考虑到这是一个唱原创歌曲的比赛,他便答应下来登上了“中国好歌曲”的舞台。
赵照到现在还没火是因为他在半决赛中被淘汰了,评委蔡健雅说他唱的“这种安静的歌,在比赛时不占优势,没有冲击力。”
但正因为这次选秀他的《当你老了》开始被人知晓,后来这首歌被莫文蔚和李健在春晚上翻唱之后,赵照也算是曲线火了一次吧,到2014年底赵照也算是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观众过千的“梦回家乡”新年演唱会。
在民谣圈被烂大街的歌里,2012年是《董小姐》,2013年是《南方姑娘》,2014年是《当你老了》,2015年是《南山南》,今年是《成都》,没有一个不是因为电视选秀节目。对于民谣歌手来说,上电视选秀节目再得个奖,结果肯定是圈粉无数,从酒吧驻唱的穷歌手变成万众瞩目的明星。
2.
相比于宋冬野、赵照和马頔,赵雷最幸运的是他还成为了一个网络热门人物,不仅蝉联了好几天微博热搜榜,还成为公众号自媒体必写的选题。在这些没有狗血事件的日子里,在“歌手”节目踢馆获得第二名的赵雷就是社交网络上人们消遣的热点,随手转发关于赵雷的文章或者分享几句歌词和音乐链接成了人们唯一的共识。
大概当赵雷成为社交网络的热点后,那些民谣爱好者们才敢高调地在社交网络上表达他们的喜好。因为在那之前,他们都喜欢藏着掖着,或者不自信地在知乎上提问“赵雷现在有没有火起来?”或者“为何赵雷没火起来?李志真的比赵雷强很多吗?”
以前不听民谣的人也喜欢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中来,一定要显出一副“我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架势,转发一条文章、去网易云音乐下跟帖。面对热点时,社交网络用户都不愿意错过,特别是有文化的热点。
在《成都》、《当你老了》和《南山南》走火后在社交网络上开始讨论的人,大约可以分成上面折两类,前者是主动发现,后者是被动接收。前者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后者也在在电视选秀节目和社交网络热点的冲击(就是蔡健雅想要的那种“冲击”!)中成了文化事件的参与者。
但最终他们都可能会听民谣,对民谣不感兴趣的人根本就不会参与讨论。不要以为听民谣的比不听民谣的品位高,也不要排挤那些最近才大肆宣称自己是赵雷粉的“自来熟”,因为他们一样是民谣这种音乐流派的潜在听众。
3.
最近有个程序员写了篇文章尝试用大数据分析民谣歌手们到底在唱什么,在朋友圈的那些尝试解读民谣的文章里,这篇算是一股“清流”。因为这篇文章够奇葩,用跟民谣八竿子打不着的算法分析民谣,而不是文艺理论。
说实在的,解读民谣压根不需要动用什么文艺理论,并不是每一个民谣歌手都能被诺贝尔文学奖看中。中国的民谣歌手唱的都是一些浮于表层的东西,大概就是什么流浪啊、理想啊、姑娘啊、南方啊。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比如薛之谦的唱法是“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倒映出我躺在雪中的伤痕”,赵雷的唱法是“思念让人心伤/她呼唤着你的泪光”,说的不还是同一个东西。
上述程序员文章的结尾倒挺嘲讽,还在微博上被传成了取笑民谣的段子:民谣“应该是一个喜欢南方的北京小伙子,觉得世界很操蛋,但骂归骂,到底是对生活有希望的,憧憬着明天,在春天感到快乐,在冬天感到孤独,没有女朋友,但有几个纠缠不清的前女友,经常和她们见面,见面的地方可能是成都,昆明,南京,上海,武汉……”
其实如果你不听民谣的话,大可不必认为南方、姑娘、冬天、二三线城市这些意象是装逼或者表现手法初级。因为这就是民谣歌手们的生活,也是所有年轻人都可能会遇到的事情。
这也解释了赵雷和民谣为什么这么容易火起来,民谣骨子里就是一种很大众的东西。中国互联网用户似乎有一种幻觉,觉得“小众的一定是逼格高的”。但有些时候,一样东西小众只不过是因为它没有被大众发现。对于民谣歌手来说,大概是因为他们都很穷,所以几乎只能借助电视选秀节目才能让自己火起来。
4.
听说《成都》火了之后,成都的小饭馆里都在放这首歌。想想也是十分应景的,如果川菜馆里放的是Pink Floyd或者Nirvana,食客们估计早就跑光了。
这至少说明了民谣不仅仅是一线城市白领们的专利,二三线城市人民也需要这种小资情怀的滋润呐。凤凰传奇之类的农业重金属和喊麦都有生存的土壤,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民谣也是不争的事实。就在北京的Mao livehouse、麻雀瓦舍纷纷经营困难或面临倒闭的时候,成都小酒馆、武汉的Vox livehouse、兰州的葵live house不也都活得挺好。
现在民谣音乐更像是八九十年代校园民谣的延续,高晓松、老狼和朴树清澈忧伤的歌声给沉闷已久的中国人带来了释放压抑情感的新方式。那个时候大家也爱听《同桌的你》、《青春无悔》、《那些花儿》和《在别处》,但没有人觉得这是部分人独享的“小众音乐”。
但随后到来的市场化流行音乐则显得过于直白露骨,这也是当时人们普遍内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结果。在本世纪初开始的流行音乐风潮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很难再找到像80年代的摇滚和校园民谣这样打动人内心的音乐了。十几年来大部分人的耳朵都被流行音乐所包围,早就已经审美疲劳。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造成的压抑和80年代以前由于禁欲主义带来的压抑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民谣再次火起来的土壤早就已经存在了。
你看,其实也不是没有独特风格的音乐流派出现,民谣就是其中一例。稍有一些生活经验的人,都会被那些浮于表层的歌词和意象激发起同理心,或者是产生共鸣。但民谣流行起来的前提是,电视选秀这样的大众媒体推动或者热门事件带来的普及。一旦人们发现“哇,原来歌还能这么唱”,他们自然有欣赏的权利的动因。
本文首发我的供职媒体PingWest品玩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地球漫步指南 ,获取最全出境自由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