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幼儿园里被老师或家长投诉有进攻性的孩子,是因为他们不晓得如何区分“感受”和“行为”,也就是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情绪用概念化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表达“我很生气”,而不是直接挥拳头。
家长需要引导他们感觉自己的情绪,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在这个感受停留一段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去选择自己的行为。如果家长可以对孩子的怒气加以引导和抚慰,那么孩子就会学会并懂得体贴关怀他人。
七八岁以上的孩子他们会和父母进行权利斗争,也就是不再听从家长的要求,他们想要讨价还价,想要挑战权威,想要争取更多的权利。
其实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帮助孩子练习竞争,体验在对立的环境下的控制力,让他们可以练习有理有据的辩论,站在他人角度说服对方的技巧等。
家长可以偶尔让孩子赢一次斗争,这并不是坏事。而在一些方面你要严格并且稳定的坚守阵地。关键是你要沉着稳定地迎接孩子对你的挑战,带着对孩子的爱与接纳。
孩子们在表达他们的想法、观点、主张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要给予评价和建议。觉得如果要是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那就等于赞同他,但其实自己并不这么想。
其实你可以对孩子的观点表现出兴趣:“嗯,你这么想,一定有你自己的理由。”这只是告诉孩子,你试图从他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把他的话题继续下去。这并不等于你赞同或支持孩子的行为。
无论父母关系如何,孩子都需要尽可能的和父母双方保持连结,三方要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而且如果和父母双方的关系是平衡的,会更好。
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会感觉到自己能够被成人照顾,自己是这个家庭里的孩子,而不必和父母双方中的一个保持紧密的关系,共同进退,贬低或疏远另外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