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耐心的坐下来读书了,按照我的读书日程,基本上会完结奥古斯汀了,现在这会儿还在亚里士多德晃悠。Kindle也有两三天没看了,红楼依旧。到底什么摧毁了我读书的安排?
是时间吗?
很显然不是,我有好多时间都用来看电视剧,发呆,刷微博,微信,玩游戏。
那就肯定是动力问题了。
要知道每一本书的序言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推广文案,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可真正读起来却不是那个样子。
有些书到正文第一页,作者就已经开始不说人话了。读起来问题重重,一是看不懂,二是不知道读这本书有什么用。结果越读越没劲,越读越兴趣了了。直到最后什么书都不想读了,彻底放弃读书这个汲取知识的道路。
就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来解决呢?我想了好久,终究有了一些收获,下面就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从第一个看不懂的问题开始。看不懂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作者的表达有问题,中国人写的书,语句基本上都是通顺的。所以这个问题大多出在外国译作上面。一位朋友跟我吐槽说:“有些人翻译的书,两三行不断句也就算了,我用笔点着看还找不到句子的主谓结构。这书咋看?”第二是阅读书目有问题,书中所叙述的东西超过了自己的理解范畴,让文科生去看相对论,理科生去读资本论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说看网络小说怎么也不会出现理解不了的情况吧?第三是阅读者自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整体性方面,一本书从头到尾是一个整体,随笔或文集除外。读书不仅要钻进去,还要能出来,读到最后的时候最好能骑在墙头上。
说实话,我现在读书的时候,有好多书基本上也是似懂非懂,原因基本上是上面的提到的几个方面。
经过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还不错的方向——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编译能力。这个话怎么说呢?就是在已经是中文的书籍上在进行一道工序,读完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段落,一个章节之后,用自己的话来把这些内容重新说一遍,如果要节省时间,那些看懂的内容就可以自动跳过。在编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自己的话去说,而不是简单的重新读一遍;二是用尽量简单的词汇与描述。
用简单的说我上面的意思就是把那些不说人话的内容用人话的方式说出来。嗯,这真的是个挑战,但这个事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帮助我们去把书中的内容用起来。
这就要说第二点了,不知道书中的知识有什么用。这的确让人很发愁,读书是靠坚持才能发挥作用的,为了鼓励大家坚持下去,有这么一个故事盛行在读书界:
那是在20世纪初,山东平原县一户农家里有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读《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这些古籍让大学生都会烦,何况小孩子呢?
有一天,这个小孙子终于忍不住了,问他爷爷:“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很聪明,没说什么话,非常安静地将一些煤扔进火炉,然后把装煤的篮子递给他:“用这个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虽然有点懵,但还是老老实实照做了,不过篮子里的水很块就漏光了。孩子只好提着空篮子回家找他爷爷。这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
孩子再试了一次。
这一次呢,孩子加快了速度,结果仍旧是一样的,由于跑的快,衣服也打湿了。
他对爷爷说:“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老人没有反驳,而是说:“你看看这篮子。”
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变干净了,原来粘的煤灰也差不多都没了。
“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这个故事给这个小孩儿的影响很大,小孩儿也很听话,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天天看书,不断进取,最后就成了我国宗教学的泰斗了。
这故事有浓重的鸡汤文味道,里面对读书的用处说的极其玄乎,以至于没有什么用。怎么把读书给用起来呢?
下面我引用一下雾满拦江老师的观点,非常让我受启发。
他这几天提出了一套读书的方法,就只有24个字:古为洋用,洋为今用,理为文用,文为理用。
这套方法存在一个前提假设:人类的知识从古至今,文化之间,学科之间是相互通透的。
他在解释这套方法的时候,用了很多例子。古为洋用的例子是带着《道德经》中的观点去读国外的名人传记;洋为今用的例子是拿着霍布斯的《利维坦》来解释当下的现实,或者是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来理解《史记》或资治通鉴。理为文用与文为理用则是把文理之中的道理相互玩通了来看待。比如说有人用蜜蜂的生活方式来理解我们生活中的分工状态,用量变与质变的道理去解释水状态的变化等等(这部分是我加的例子)。
这一套方法很厉害,能把书中的知识给盘活了,其中的精髓就在于对比。
但这个对比也可以不仅仅限于他说的那些方面哦。
自己看过的书,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听别人讲的故事等等,都可以成为自己对比的对象。如此一来,在读书的时候,就把只是给用起来,那想必一定是很有意思吧!
其实,这些方法说起来复杂,但在用的时候,其实就是脑袋里一瞬间的事儿,不信可以试试看。
反正我接下来就这样搞搞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