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放弃,要有艺术的放弃,你得学会放弃。放弃的学术名词显得格调很高的感觉,叫目标脱离。
真正的目标脱离,一个专业的放弃者所做的事。他不是错误的放弃,他是有艺术的、专业的放弃。有一个与放弃有关的心理学术语叫作目标脱离,它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步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能够放弃的人实际上比不能放弃的人更幸福,对自己的生活也更满意。相比生活不幸福的人,生活幸福之人更加实际。
怎么样能够做到真正的目标脱离,不是错误的放弃?在学习目标脱离之前,错误的放弃方式非常多,第一个叫逃避式,平常鄙视的那种放弃,突然就不干了,没有任何责任感。他不认为自己的放弃对别人会造成什么影响,经常就说,这事我不干了,这事我放弃了,很轻易。这个叫作逃避式,他压根就没有做过理性的思考,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责任,轻易地放弃,这是我们长期反对的那种放弃的方式。
第二种叫作对决式放弃。会给放弃找一个理由,他说我为什么不干这个工作了?瞧不起他们的那种做派。为什么不干这个工作?因为我不认同他们的价值观。你看,听起来义正严辞,请问这种放弃是你出自本心的吗?是你真的不想干这个事了,那个人逼着你不想干这事?太轻易地被别人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容易做出对决式的放弃。跟你的目标没有任何关系的一个东西。最近学了什么东西,所以我放弃了,因为那个人是一个坏人,所以我放弃了。如果你希望万事俱备,才能把这个事做下去的话,那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能够坚持得了的,总能找到一个理由给你带来对决式的放弃。
第三种叫假装式放弃,假装式放弃就是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放弃了,但实际上藕断丝连,这个特别常见于家庭当中,人际关系。你跟男朋友分手了,但是还经常没事微信互动,有时候周末还去看个电影什么的,过两天又说我们又分手了。实际上你特别纠结,根本就放弃不了。
第四种叫威胁式。这跟对决式不一样是什么呢?对决式是你真的已经放弃了,威胁式放弃是你提条件,如果你不怎么样我就放弃。如果你不怎么样,我就不怎么样,这种东西会带来消极的对抗,这也不是一个成熟的人所应该放弃的方法。
还有一种叫作无故失踪式。出了门突然这人就消失了,再也不回来了,那种叫无故失踪。我见过这样的人,就突然之间关了手机,关了电话,找他也找不着。这种人是不负责任的。
最糟糕的一种放弃方法叫爆发式放弃。忍耐了很久,从来也不说,也不沟通,也不解决,突然有一天“炸”了,大闹一场,然后放弃掉。爆发式放弃会造成大量的误伤,会造成大量的不冷静。事实上,有可能这个放弃给你带来很多伤害,让你失去很多东西,但是你根本没有考虑清楚,你就决定放弃了,因为你爆发了。
还有一种叫作貌合神离式的放弃,这个特有意思,貌合神离式的放弃是假装很努力,假装没放弃,我还在这儿不断地干,嘴上跟你讲非常棒,但我实际上内心当中已经放弃了。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那里的国民党军官,其实他们当时就是貌合神离式的放弃,这些东西都不是目标脱离。
为什么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不能够被称作是目标脱离呢?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所有以上的这些我们说错误的放弃方式,他们只是表面上终止了对目标的追求,但会伴随着让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坚持下去的心理活动,不会让人朝着创建新目标的方向前进
最重要的是这些类型的放弃,不能有效地抵制所有让我们坚持下去的惯性思维。你的内心当中其实还是跟着坚持的惯性行为在走的,而你在行为上强迫自己放弃了,这时候你内心会特别纠结。错误的放弃所带来的最大的麻烦是你内心的纠结,有的人甚至会纠结很长时间。
面试的时候,有的人在讲他三年前那个雇主的错误,他就不断地说“那个雇主怎么对不起我”,他还活在三年之前。尤其是你谈恋爱的时候,你发现这个女朋友如果老跟你说前男友对不起她,那她就没出来,她还沉浸在那段糟糕的经历当中,所以她会让我们纠结于那些烦扰而又无法控制的想法。这些类型的放弃实际上让我们以某种方式固步自封,不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对于解决冲突毫无帮助。
看出区别了吗?学习的这些正确的放弃方法和这些错误的放弃方法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正确地放弃之后,你会奔向新的目标,内心几乎可以做到心无挂碍,很开心地朝下一个方向走,你是一个有责任感有规划的人。
错误的放弃给你带来了大量的伤痕,既损伤了你的信誉,也损伤了你自己的动力,你会沉迷在过去的目标当中没法自拔。
科学放弃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认清目标,有两种,一种目标叫接近型目标,一种目标叫回避型目标。什么叫接近性目标呢?你设定这个目标是为了实现它,叫接近型目标。什么叫作回避型目标呢?因为不想发生什么事,所以我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这叫回避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