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应该算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了,总结到这里,已经总结了八篇,感觉最后几篇有一些啰嗦,朋友们请见谅。
一、为什么我没效果:企业的社交困境
社交网络虽然提供了巨大的红利,但对许多传统企业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个无形的玻璃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来自社交网络的海量用户和流量,相反,如何运用好社交网络仍然是一个高难度、让人手足无措的事情。红利似乎掌握在小部分精英企业手中。
困境本身有着诸多解决方案,在过去分享的种种思路与细节之外,参照那些优秀的前行者的做法,还有一些其他借鉴:
1、企业高管应该重视
2、做一些好玩的小应用
3、有个好心态 + 不断试探
4、如果可能,将自己与平台的重点发展方向捆绑起来
二、进击的小应用
小应用制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并不大,只是由于需要一定开发力量而遮挡了许多团队的目光。有些善于用巧劲儿的产品经理会将一个个“七天应用”的生命周期串联起来,每天都能有不同应用处在高峰阶段,从而积累起一个庞大的用户和流量。
一旦方向找对,这些小应用会直接爆发,由小变大,成为优秀的“垂直类服务”、明星类创业应用。
三、垂直的机会
大型社交平台上,各种信息与互动都充沛流动,但用户的个体化需求在充沛时往往比稀缺时更难解决。垂直服务在其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需求汇聚起来的结果数量惊人:
·垂直服务率先打通了服务与内容间的障碍,也打通了收入与用户的障碍。垂直服务的意义在于将大型社交网络中某一细微的动作、内容、玩法聚拢在一起。当聚拢发生后,群聚效应就会发生,具体的广告信息投放变得更有针对性并具有更高的转化率。
笔者又讲到了蘑菇街、美丽说的案例。是怎么从社交网络中聚拢这些用户与需求的呢?简单观察,你会看到两家网站都采取了类似方法:
1. 充分利用现有社交网络的用户体系与组件组合。两家网站都采用了腾讯和新浪两大官方组件,包括一键转播、帐号登录等。现在,微信也成为了标配。
2. 利用现有渠道与系统。两家网站在早期进入开放平台后,付费邀请大批内容帐号、微博营销帐号转发和发布内容,他们同时也是腾讯广点通广告系统的大玩家。
3. 制作大批小应用放置在QQ空间、微博开放平台上。小应用在新创业公司崛起的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大家使用的同时,也让大家记住了自己的品牌。这些小应用为自己筛选了大批目标用户。
4. 鼓励用户收听自己的微博官方帐号、QQ空间认证帐号。到今天,美丽说在腾讯微博聚拢了1545万听众,QQ空间聚拢了2487万听众,蘑菇街的数字则分别为1743万和1995万。
四、大数据与社交
大数据带给产品的基于细节的改进,与新产品推出的帮助,也在日常工作中快速推动着。如在腾讯微博,微圈(分析用户真实的人脉,降低用户收听的难度)和微热点(将微博中多人参与发出的实时热点信息,自动串联起来用一个页面呈现),就是通过大数据做的小优化。这些小优化所带来的社交门槛大幅降低,不管是利于用户寻找到更多潜在好友,还是易于获得所需信息,都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
好了,到这里,《社交红利》就全部总结完毕了,有哪些问题欢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