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收到之前一起学习写作的小伙伴的私信,他说自从结业了,自己几乎没有在拿起笔写作过。
他说:“每天都在群里视奸别人的文章,感叹这个过了稿,那个签了约。而自己就算写了也不知道胡说八道些什么,连自己也不想看。突然觉得写作失去了初心,失去了意义。”
写作到底有什么意义?说实话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那它的意义自然也就不一样。
如果从小学的看图写话算起,算下来,我零零碎碎地写作也有十几年了。只不过这个时间线拉的挺长,其中最长的搁置期当属大学刚开始的那两年,完全一个字儿也没有写过。
其他日子里,几乎隔三岔五都会记录一些,当然,相比于现在的网络时代,那时的记录更多的是日记本上的唧唧歪歪。
这两年勤奋了一些,努力想每日都写一些零散的、亦或是完整的文字。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总会带着巨大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作?
童年的时候,写作是为了得到表扬。
我记得所有学科里面我最喜欢语文,作文更甚。当所有人都在为作文搔首挠耳的时候,我都能够找到想写的内容,我想,这得益于我从小就喜欢翻一些除课本以外的东西,不管是故事会、读者,还是一张简单的报纸。自然老师也从不吝啬对我的表扬。值得回味的是,小时候的作文,最后一句话一定是“长大以后要报效祖国。”从此,写作就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青春期,写作是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感。
青春期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几乎每个人人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孤独期。这段时期好像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干什么都是不合群的。而越是格格不入,就越想找一些东西来排解心中的不安,来逃避孤立的痛苦(也许这种孤立是自己孤立了大众)。于我而言,唯有写作,能把寂寞和孤独变成一场坦荡的理直气壮。
到如今,年近而立,再来回答“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反而有点艰难了。
我发现,写作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相反,安逸的生活会让人失去创作的欲望和能力。生活过于平淡,就没有写作热情;生活过于沉浮,没有办法静心。只有让生活服务于创作,才能长期写下去。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师无戒一样,如果她之前的几次创业都顺风顺水,赚的盆满钵满的话,我想她也许很难平静地坐在书桌前,那现在能不能有作家无戒还未可知。
随着越学越多,越写越多,写作带来的满足感,也变得越来越浓烈。最近这一年,我的写作热情高涨,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是随笔、散文、金句……只要我想写,我就写。
人呐,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会阴阳怪气的给你泼冷水,挑剔说:“你写的都是什么呀,写的东西都没有逻辑,也不传播正能量。”可是,抛开为赋新词强说愁,抛开那些可以寻来的鸡汤金句,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令人碎碎念念、啼笑皆非的啊。
人们总是爱说,喜欢那些大文豪们可以用他们的文字指点江山,可是我真的更喜欢各个时代里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咸。无常无望、无解无告。我的心里,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庞大的一部分。
至于如何去写,为何写,时至今日我好像都还没有找到内心的完整答案。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为梦想吃的苦,会变成回忆里的糖。当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意思。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虽然有痛苦、焦虑和迷茫,甚至不断付出却看不到任何希望,走了很远都找不到方向,但是庆幸的是,回过头去看以前付出努力的岁月,它们在记忆中确实是熠熠生辉的存在。
我时常喜欢拿一句话来激励自己:”识其时,行其运,知其命,守其位。“意思是珍惜如今还能够自由写作的”时“,守着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的独立写作者的”位“。
最后,借用《恋爱的犀牛》里的一句话:上天会厚待勇敢多情的人。有梦想的人都是勇敢可爱的人,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脑子里想想以后会收获的糖,说不定就不那么容易放弃了。
如果,此刻的你正在徘徊苦恼,要不要坚持努力的、坚持梦想的时候,愿上天看见你厚待你,也希望你的那颗糖,被你早日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