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在纽约留学。三月中旬学校宿舍不让留学生住了,家里人商量着继续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当时新闻里看到境外入关人满为患,排队检测一等就是十几个小时。在那样拥挤混乱的环境中,感染风险也很高。所以家人决定让她留在纽约,好在有个朋友在纽约有空房子——“毕竟是美国啊,不会出大事的。”
一个星期后,随着全球感染超过30万人,美国尤其是纽约感染人数指数上升,家里人慌了,看来美国也很危险,颇有些向二月初的中国。“还是要回国,回国就放心了。”但是机票一票难求。幸运地是有退票,可能是前期有人一口气买了好几个班次。25日从纽约出发直飞上海浦东机场,次日十点再飞青岛流亭机场。
好在快递还在运作,家里人置办了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寄给远在纽约的小飞。25日小飞全副武装上了飞机,开始一个人的漫长回家之路。家人和小飞达成共识,一路上不吃东西,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事先沟通了国内机场的情况,“关键要有预期,调整好心态,不能焦躁。”这是家人反复地叮嘱。
26日晚上七点半,小飞降落浦东机场,“终于到家了”。是啊,相比纽约,中国任何地方都是家。正当大家期盼次日即可到青岛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新闻,当日18时所有入境旅客都要就地隔离十四天。这就意味着小飞不能回青岛隔离,而是在上海隔离。家人很焦躁;小飞很淡定,“这样也好,我不用排队几个小时等结果了。可以尽快睡觉。”家人也只好接受现实,“回到上海,怎么都好说了。”
晚上十一点点小飞发来消息,由于航班太多,他们至今未下飞机。她有些绝望地发了三个哭脸。“这是考验,否则怎么知道自己意志力的极限。记录这些情景,你是在见证历史。”家人们从各个角度给她打气。好在没过多久,小飞乐观地说“快下飞机了,头等舱乘客已经开始下机了。”工作人员叫名字,被叫到的人依次下机。
半夜两三点,小飞很高兴地说,政策理解有误,像她这样地转机乘客不必在上海隔离,可以在飞行终点城市隔离。“我可以直接回青岛了!”她快乐地说。终于他们被带到专门的候机。在那里,旅途劳顿的乘客可以小睡一会儿等待黎明。
十点钟小飞登上飞往青岛的飞机,至此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吃饭,只喝了一次水,上了一次厕所。
一路很顺利,“我到青岛了,我到家了。”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下午两三点,终于入住了在青岛市区的繁华地带的定点隔离点,一个连锁商务酒店。至此四十个小时,小飞终于从纽约到青岛的旅程终于告一段落,历时四十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