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为了吃上一顿烤鱼,你有耐心等上七八个小时吗?我想,大多数人肯定是觉得没必要呀,烤鱼现在不是满大街都有吗,各种品牌,各种口味,应有尽有。
是的,前一阵子,浏览到一篇文章,就是说的京城一家卖烤鱼的店,通常要排队七八个小时才能吃上,往往是午饭成了晚饭,晚饭就直接变深夜食堂的宵夜了。当时,我是很不屑的,觉得大可不必去凑这个热闹,难道这家的烤鱼能吃出天鹅味来?
当然,那篇文章并不是探讨这家店烤鱼的味道,而是侧重于“排队七八个小时”。据说,这家店竟然养活了一大批“黄牛”。餐厅一开始放号,黄牛们就一拥而上,瞬间抢空排队号。真正的食客们想要尽早吃上烤鱼,只能花二三百三五百从“黄牛”手里要号。真正想来品尝其烤鱼味道的又赶时间的人也并不在意这多出来的大几百,不过就是相当于餐费翻倍而已。贵自是有它贵的理由。
文章的最后表示,烤鱼店的老板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尽量压缩“黄牛”的生长空间。
那天,工作日,女儿轮休。我没去单位,在家工作,打算中午好好给女儿做顿好吃的。
临近中午,女儿突然跟我说,要带我去xx店吃烤鱼。我一听,这不就是那篇文章里提到的那家有“黄牛”的烤鱼店吗?
我说,那家店要排队七八个小时,你确定咱们能吃上?
今天不是工作日吗,人不至于那么多。咱们去看看呗,要实在排队太长,我们就吃点别的。在家吃,你不还得在厨房忙活半天吗。
想想也是。再说,就当是去体验一下,看看那家店的排队是否有所改变。
下地铁时,女儿在手机里查了一下,目前排队170桌。女儿快步往前,去取号。我则在后面边走边观察,扶梯边和垂下的大型条幅都是这家烤鱼店的广告,急匆匆往前赶的大都是年轻人,几乎和女儿同一个方向。
我到店时是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只见醒目的三角形店招广告牌下圈出了一块不小的地方,已经乌泱乌泱的满是人头。女儿排在取号的队伍里,前面还有四五个人。取号很慢,并不是通常那样的手持机器出来一个号撕下就好。取号的人要先扫码关注,然后报手机号,登记后再取号,之后,工作人员还会交代,就餐时得报手机号,过号10桌作废之类的。看来,这个报手机号登记,应该是店家应付“黄牛”之患的一招吧?
女儿取完号,显示前面还有180桌。女儿感叹,这一会工夫前面就多了10桌。我说,两点咱们能吃上吗?女儿附和,两点吃不上,咱们就不等了,另找个地方吃吧。
见旁边还有一队排队的,排了有六七人吧,女儿果断地站在队尾,并让我排在她前面,说是在某某app打卡签到,可以领一份纪念品或是一根雪糕。
有吃货之称的我们,自然是都领了雪糕。我正有点渴,直接撕了包装纸就往嘴里塞。一股一时说不清楚的味道直冲味蕾。我回头,却见女儿正举着雪糕和店招拍照呢。
女儿指着包装纸上的一行字“花椒冰淇淋”,问,吃出来了吗?我才恍悟,原来是冰淇淋的甜腻掺杂着花椒的辛辣刺激!居然越吃越有点上瘾。换了个手机号,我们又去打卡领了一次。
接下来,就是在商场闲逛,等待着烤鱼店180的召唤。这家商场是京城东南边赫赫有名的大型商业综合楼,著名的xxx咖啡在这儿有4家店。据说,周末、节假日这里永远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我之前来过两次,都是和朋友约着直接吃饭的,并没有逛过。这次和女儿是第一次在这儿闲逛。
这家烤鱼店在B1层。B1层几乎每家餐厅、茶饮店门口都在排队,一派繁荣景象。我们从一层开始往上走。因为是工作日,一二三四层的一般商业,顾客并不多,三三两两的,进店的不多,猜想大多都是和我们一样,等着某家开饭的。五六层也以餐厅居多,但大多是一些诸如海胆、日料等高档餐厅,就连混迹其中的川菜馆亦价格不菲,我们想要换家餐厅看来还得去B1层找家排队人少的餐厅。
正要下楼,女儿注意到,这家商场的汽车销售居然在5层!5层中间摆了好几家汽车公司的样车,汽车销售厅的上方居然用玻璃搭出了一层办公区域,还分有精致的洽谈间,其间还有大芭蕉叶等绿叶装饰。我们感叹了一下这空间的利用,好奇这汽车是怎么开上来的呢?
好奇归好奇,我们还得言归正传。已经是一点左右了,女儿看了下我们的排号,前面还有141桌,这排队号走得太慢了。两点吃上饭是绝无可能的。女儿说不饿,可以把就餐时间推到三点,而且,B1层我们想吃的,也都在排队。
我们找了间甜品店,各自要了杯饮料、甜品,打算在这儿等到三点。
临近三点时,女儿看了看,说前面还有86桌,并表示,这段时间叫号好像蛮快,大概是有弃号的。
我们有甜品和饮料打底,彻底不饿了,于是,决定等到底,看看究竟几点能吃上这顿午饭。
还差十分4点时,女儿说,咱们过去吧,还有十个号就到咱们了。终于,在差几分4点的时候,我们吃上了这顿烤鱼。虽然不像前面说的七八小时那么夸张,但我们也是足足等了有4个多小时,才有机会一饱口福。
说起这烤鱼的味道呢,刚一入口,确实不错,女儿不住地赞叹,说是不枉等了这几个小时。我向来对食物这种细微的差别比较无感,况且,我想,这大概也有饥肠辘辘的原因吧,这种时候,可不是什么都美味无比吗。
不过,这家店的装修、服务也都算是在线的,总体并不令人失望。那种偏暗的中式风,但屋顶给人以一种科幻的浩瀚的外太空之感,两侧则是红红火火燃烧的电火及烤鱼的介绍。服务员上餐时有一个介绍的仪式,并强调烤鱼的配料豆花都是当天现磨的,也会在顾客就餐快要结束时,贴心地送上雪糕。哈哈,我们这一顿,雪糕就各吃了4根!
事后了解到,除了“黄牛”,还可以请“跑腿”在店家放号之时帮你取号,收费比黄牛便宜多了。而且,店家也在晚上七八点钟时开始网上放号排队。这也是他们减少排队的措施之一吧?但这晚上七八点钟排的号,吃的只能是宵夜了(店家营业到凌晨两点)或者权作第二天的早餐了!
店家另一个措施是,在京城加快开店的步伐,店多了,大概排队的时间就能少点了。这是我们在吐槽排队时间太长时,一个服务员告诉我们的。
不过,那时候,京城的店多了,顾客不怎么需要排队了,那是不是又会少了种热闹呢?对美味的期待或许就在这样的等待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