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阿华。是几月份拉黑他的,五月还是六月?记不清了,感觉是好久的事。自那时起到现在想起,感觉像是一个长镜头在拉长,彼此逐渐地远逝,我们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远到看不见,就要消失在各自的生活。
在这之前,我们经常电话闲聊。多是他打过来,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以致让我感到实在无聊而厌烦。现在,当然没有了,感觉像是一个唠叨的婆婆终于去了。不为耳根清净而高兴,反而有一种伤感的失落。
我和阿华在高中同学时都不是那种调皮能来事的人,家庭都普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在众多同学中还保持着联系。阿华父母比较早的离开了他,没有父母的老家也就等于没家一样。后来,他在打工的城市温州找了当地一离异带一女孩的女人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儿子。没有房子,住的是丈母娘家的房子(有多套)。因为这,阿华总想着有自己的房子,在城市买并不容易,再说时念着家乡,阿华多次跟我说想回老家盖或者按揭一套。说到时我们在县城开个大饭店,一起喝茶。我家在城关镇,虽也是农村,只离县城近,几年前盖了房子,阿华因此常说羡慕我。按我的想法,没什么可羡慕的。多年他乡,四海漂泊,似乎习惯了。何不如就在温州立根好了,房子虽是丈母娘家的,又没人说什么闲话,慢慢来呗,以图长远。再说,回安徽老家,他老婆愿意吗?我这样问阿华的时候,他也默然。如果有钱有能力回老家,脱离别人的牵绊当然好,可是,唉。
他最后发了一条手机信息给我,说就为了不借钱就拉黑,他无话可说,心安理得,言怪我这样的朋友不值得交,大概是这个意思。其实,这里面有点误会。由于工资迟发,要还花呗,我情急电阿华能不能借先还?阿华说钱存了定期拿不出来,在电话那头轻松的笑起来。那一刻,我感到他没有体会我的心情,着急上头,一气就拉了黑。我想,关键时候帮不上,算什么好朋友,不要也罢。这样做当然有些过急,于现实也不相宜。但,射出去的箭,怎么能回头呢。想一想,也说不上后悔,后悔有什么用。我不喜欢任何勉强,也不想违逆自己的心。顺其自然吧。
人到中年以后,才发现以前的朋友走着走着一个一个就散了,再也不联系了。就算想联系,也无从联系。就算联系上了,忽然间说什么呢,情况不同了,话题尬尴呀,更别说是有求人家才联系。时间久了,不联系,不再联系,真的会越来越淡,淡漠到只剩共有过曾经的回忆。一段感情成为了过去,若叫你回头,可以回头吗?
没再与阿华联系,我的生活依旧,我似乎也不觉得有什么影响。只是在偶然想起,更有一种孤独的感觉。朋友寥寥可数,如今越来越少了。有时,面对浮尘喧扰,内心一股怆然,感到失去了所有的凭依,一切唯独自面对。不坚强,不冷硬,你怎么扛,怎么抵挡?
在我看来,真正的朋友是经得起考验的,是无需考验的,他就在那里。
沈从文22岁时衣食不能自给。郁达夫看他写的文章不错,主动找到沈从文,请他吃饭,塞给他生活费,鼓励他继续写作,沈从文后来成为一代文学大家离不开郁达夫关键时刻的帮助。
老舍家贫,近十岁还没有上学。一位远亲知道后,资助老舍念书,交往中并不因老舍贫穷而嫌弃。
一个人一生中遇到贵人,大概也是上天的旨意吧。
我认真想过,我是因为阿华没有帮我才拉黑他的吗?不是的,我在意的是情感的那部分没有得到相应的及时的支持和理解,让我失去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