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二,传说二月二龙抬头,有着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也挑战了自己,在学校的“昆吾讲堂”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故事。
今天的分享是学校昆吾讲堂2023年的第一期,我打了个头阵,真是荣幸之至!其实接到刘主任通知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感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心里也没有底气。但是,这样的机会也可以让自己得以梳理,有所提高,就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作为开年第一讲,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我早早地去电教室做准备,八点十分正式开始。开始前我心里还是有点紧张,毕竟自己这点“水”,在自家门前向领导和同事汇报,还是心虚,唯恐自己的分享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陈翠玲老师主持活动,她简短介绍后就直接进入正题。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非常熟悉和一些陌生的面孔,我告诉自己,尽力去分享,讲述自己的故事,带给别人一些启发,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引领,能有给他们带去一点点触动,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有了这样的“使命感”,我的紧张渐渐消除,开始了正常的分享。我想一线教师不太喜欢偏理论的分享,我就给大家讲述我的读书故事、写作故事,让后再针对阅读和写作进行答疑解惑。设计的这三个环节,中间还加入了一个《如果我是一本书》的视频,既深化了阅读的主体,又让听课的老师得以放松。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在坐的老师,几乎没有跑神的,这是大家给我面子。老师们专注的倾听,让我更有了信心,分享也变得更加轻松自然。
在答疑解惑环节之前,我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互动,让老师们提出自己关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困惑。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我在预设中都有提及,看来我对“学情”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也经历过,这就是我的心路历程,所以才会“猜中”老师们的心思。这也再次证明,无论是做老师还是进行分享,都要对学生或台下的听众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分享。
分享结束后,程校长给予我鼓励和好评,同事们也各抒己见,谈了各自的收获和感受。已到天命之年的郭老师是音乐老师,她开通了公众号,写作热情高涨,她积极的互动,以及会后和我的聊天都让我特别感动。
作为教师,阅读和写作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素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有很多人还没有踏上阅读和写作的温暖之路,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他们一些启发。
其实阅读和写作凭的就是一腔热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我们选择正确有益的兴趣就要坚持下去。人们总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和精力。
郝晓东老师在《未来教师》中写到:成人是很难被改变的,我们不做徒劳无功的事,我们只希望唤醒、召唤、汇聚一批“尺码相同”的人。一起上路,一起探寻教育的真谛,一起寻找最真的自己。
在分享之后,我也反思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首先对稿子的熟悉程度还不够,时常会低头看稿件,这样和听众之间眼神的交流少了一些。还有一种感觉,整个讲稿连贯性不是特别强,自己还没有突破,不知道怎么改。第三就是讲述多,而理论支撑的内容少,这也是自己最大的不足。以后还要加强理论学习,让自己的实践和故事有理论支撑。
分享就是成长言说就是进步。只有不断输出才能倒逼自己输入,进行梳理,这也是一个练习和提高的过程。这是2023年第二次面向很多教师进行线下的分享和输出,我对我来说是挑战,是成长,也是锻炼的机会。珍惜、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