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姥姥家里住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大我几岁的女孩。她长得很漂亮,个子高高的,脸大大的,一说话就笑,声音也很吸引人。
我记得她的手很大,手指很长,手背上有一个大大的瘊子。我很好奇,还问她是不是天生的。宁静的夜空下,我们坐在花墙上,她教我唱《星星点灯》。
我们常常在她奶奶门口的小广场上玩耍。过年的时候,这里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有许多卖零食的小贩,芝麻糖,面面糖,酸梅粉,红果串,(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糖葫芦);他们也卖些小孩玩的鞭炮,还有其他玩具。
男孩子就在高高的花墙边往下面扔鞭炮,我们路过的时候还得小心,看看地上有没有正在冒烟的小鞭炮。有时候刚走过,就在你身后炸响了,又气又恼,心里咒骂这些讨厌的害人精。
她平时生活在城市里,身上散发着时髦的气息。常常吸引很多帅气的男孩子过来聊天。我们就一起玩捉迷藏。有时候去荡秋千。村子里,每逢过年,就会在庙后架起十分高大的秋千。横梁是一根粗大的木头,四边的支架也都是结实的树干。绳子也很粗壮。坐板也比家里平时搭的秋千宽大。
这秋千不仅是孩子们的最爱,就连许多谈恋爱的年轻人也喜欢聚在秋千下聊天。更有好玩的长辈叼着烟过来凑热闹,过年嘛,大家好像都年轻了许多。
周围也会不时响起鞭炮声。人们的笑声。还有村里播放的欢快的歌曲。离秋千很近的地方就是村干部的家,那里放了个乒乓球案,哥哥也常常会去打两下。墙边还会放一些开得很鲜艳的花。他家里开了个小卖铺,进进出出的孩子们特别多。
我们常常在这些热闹的地方留连。97年正月十六的时候,我们还步行到乡里去看灯。因为邓先生去世,这里不甚热闹。我们去的时候虽然也挂了一些灯,可人少。同行的大孩子给我们买了个雪人吃。只记得,雪人又大又甜,图案真的就像和娃娃的脸。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姥姥奶奶们去世了。过年在那里住得少了,村子里也不如以前热闹了,我们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即使过年见了,也只有时间匆匆打个招呼。
有一次,在城里碰见她了,她在一家餐馆打工。还是很漂亮,穿着服务生的衣服,还是很爱笑。还是亲切的跟我打招呼。我们聊聊近况就分开了。
前面清明节回去时,听她姑姑家的女儿说,她离婚了,又嫁给了一个酒吧唱歌的男孩。十几岁的女儿留给前夫了。两年又过去了,不知她过得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