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16)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116、蝴蝶效应
第二天晚上,江南省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放了《省长肖竹明走访水竹凹村》的新闻。
水竹已经事先告知了三婶,今晚可能有省长来我们村的新闻,到时候让大家看一下。
村子里立马传来了三婶大声的喊叫“放了,放了,各家各户赶快看电视……”。
新闻一边回放着,一边解说着“省长肖竹明实地察看了江东市高桥镇水竹凹村……”。
水竹仔细的听着“这个只有三十几户的小山村,却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路子,省长肖竹明深有感触的说,这是他这么多年,看到的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
画面忽而转到了农场,播音员继续解说着“这位六十多岁,60农场的场长水竹同志,热情洋溢给肖竹明省长介绍了生态村建设的规划和目标……”。
画面突然回放起水竹的声像“我想把那个时代投影在这个小山村,印刻在这个小山庄,让那个时代的人在这里找到归宿感……”。
新闻足足放了有三分钟。水竹知道在新闻联播中占用三分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和意义。
当晚,水竹立马叫来了水平和水虎,要他们连夜剪辑编制肖省长到村的录像,分成几个片段,投放到各家平台上。同时,把省新闻联播,翻制下来。
那晚,小山村突然放起了鞭炮。一阵接着一阵。
第二天,小山村里更热闹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小山村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了。
忽而,三婶匆匆忙忙跑来告诉水竹,说村里来了五、六个交警在维持秩序了。
一会儿,高桥镇书记、镇长带着一班人来了。
那个高桥镇的杨书记握着水竹的手,连声说道“老领导啊,你把这个小山村弄的这么好,我们竟然蒙在鼓里啊,失职,失职了,请老领导原谅啊……”。
又过了一会,江东市土地、规划、建设、民政、农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也陆续的赶了过来。
有水竹认识的,也有水竹不认识的,一个接一个的表态“老水啊,有什么事尽管打个招呼啊……”。
上午十点时,江东市委、市政府书记、市长也先后赶来了,书记姓王,市长姓刘,水竹都不认识了。
两位领导看了后,连连称赞道“老水啊,你不容易啊,你为我们全市树了一个典型啊……”。
期间,几家电视台,以及数不清的“蹲粉”、“蹲量”的网虫,也来到了小山村。
水竹整整接待了一个整天。但是,他拒绝了采访。
下晚时,三婶和一帮村民也来了。
三婶开口就说道“水娃啊,今天是怎么啦?怎么来了这么多尊大佛啊?”。
水竹苦笑着说道“省长都来了,他们还敢不来吗?我们以后可全靠着这些大、小佛爷呢……”。
一时间,60农场和水竹凹村彻底火了。
省、市政府及各个部门,连续不断的要求高桥镇上报各类资料。
高桥镇直接派了名副镇长和规划设计人员,坐在农场办公室等资料、等报告。
这些都在水竹的心里,存在他的电脑里。因为,他对这些程序、流程太熟悉了。
水竹分门别类的根据各个部门的要求,拟好了报告,交给了镇政府。
高桥镇以党委、政府的红头文件,迅速上报了江东市政府及各个部门。
江东市政府快速组织了分类听证、论证会,很快就下达了各类批复。
市直各个部门,根据市政府的批复,又以最快速度拿出了扶持政策和措施。
很快,省、市政府各拨出了100万元扶持资金,专项扶持水竹凹生态村建设。
市交通局将水竹凹村级道路,增补列入了乡村重点建设计划。
市环保局将水竹凹村生态湿地,纳入了全市重点工程建设计划。
市农委将水竹凹村,列入了全市无公害农田保护区重点建设计划。
市文化局将60农场“老旧农具展览馆”,列入了重点建设计划。
市文化、工商税务局将水氏三家作坊,列入了全市申报“非遗”文化的重点计划。
市旅游局将水竹凹生态村,列入了重点旅游景点建设计划。
……。
拿到了这些红头文件时,村民们终于恍然大悟了。
难怪水竹在上课时,对他们说“这些,你们暂时不用管,以后会明白的……”。
三婶风趣的说道“水娃啊,你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
但是,这一切只有水竹自己心里清楚。
没有前面的“抛砖引玉”,哪有后面的“李代桃僵”啊。
没有前面的“无中生有”,那有后面的“树上开花”啊。
没有前面的“隔山拜佛”,哪有后面的“蝴蝶效应” 啊。
水竹在政府工作了几十年,深知基层政府的行事风格和办事效益。
没有前期对村庄的大力整治,加上一些产业及文化元素的支撑,是不可能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如果没有省长肖竹明的到访,得不到他的认可,就不可能有后面的连锁反应。
各级政府一旦意识到“这是一个典型”,是一个可以引起轰动效应的“面子工程”。那接下来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不足为奇的了。
江南省小刚村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的样板。就是一个从发现“典型”,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培育出来的“超级工程”。
因为,只要各级政府认准了这个“典型”,而且认定这个“典型”即将成为本省、本市的“招牌”、“名片”的时候,他们几乎是不惜代价的。
这正是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水竹知道,水竹凹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