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多页,我就想,要不买一本属于自己的再看。这一本是从图书馆借来的,我不能在上面做任何标记。
我习惯勾画那些让我触动的语句,也喜欢摘录。摘录是很好的习惯,很多书看了就被扔在某个角落封存。但我偶尔会拿起摘录的本子,尽管那本子总被我各种乱写乱画。但是当初认真摘下的句子一定是在混乱的笔墨里端庄站立着的。同样在那站里着的,还有曾经读着它时的触动和感叹。仿佛一瞬间就把我拉回到第一次与它相遇的时光,而且再次触摸,必定又有了新感受。
所以图书馆的书读起来有些拘束,甚至小心翼翼。因为它并不真正属于我。
此刻,时隔多年,再次捧起龙应台的书,几页读罢便想买一本珍藏。我想在那触动心扉的一字一句下打上属于我的标记,好像就此就能把那扣人心弦的字据羁押在我心里,让我也一步步追着龙女士的脚步,变成一个厉害的角色。
“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最后的余光,瞬间没入黑暗。”
关于亲情,关于父亲母亲,是每个人我在手里的温暖,但也是刺痛。读到这,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母亲,想起很多很多身边的父亲母亲。脑海里顿时冒出许多零零散散的片段,它们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早上还借了老舍的一本书,读着也是为他的文笔肃然起敬。但是尚且没有这样的触动和某种来自内心深处沸腾。应该是因为他们笔下的内容不一样罢,又或许触动我的恰恰是那些文字。
就像华晨宇,我不懂音乐,但是会沉浸在他的音乐中,仿佛看到了自己,仿佛看到了自己理想的世界。这一刻我脑海里有个想法冒出来,或许龙应台就是文学届的我的“华氏”温度。
这文字的魅力,这读书的快乐,瞬间让我雀跃不已。像是突然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大门,这里有精彩绝伦的表演,让我无法自拔。而又因为这专属的快乐,让我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富足。我想,这句是读书的快乐所在,魅力所在。
龙女士在我心里顿时安了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很久以前,我第一次读她的书,看的是《野火集》。买的是一本盗版书,现在应该还躺在家里简陋的书架上。记不得内容了,好像写的多少政治上的东西,但用的不是“政治”的笔法。触动我的是她的角度,她的观点,她的笔法。
后来看了她的三部曲,《亲爱的安德烈》中她给儿子写到: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带来快乐。”
她在《目送》中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音乐和文字一样,不一样的音符组合,不一样的文字组合,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美妙乐章,而读的人各有感触。有一些画面一张一张在脑海铺开,心底某个地方被一点点拉扯,或温暖无比,或泪眼盈眶,或有一些东西在崩塌瓦解,或忽的让你拥有某种力量,或突然无比坚定的下了决心。
我已经好久没读书了,进而也好久没体会到这样的快乐和触动。不免觉得自己错失了很多,这本是轻而易举就能抓在手中的财富,我却对它视而不见,不闻不问。
我是多么愚昧。
所以,好好读书吧!
我想把龙女士的书都买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