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教育为谁》
时长:90分钟
今天看李镇西老师的书前,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今天一定要把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看完。
对书中这句话印象颇深,“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对这句话还是有一定感受的,我的理解: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与他阅读的书籍密切相关,阅读的书目、种类、对书籍理解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阅读史,是成长史,也是蜕变史。
语文教育其实很朴素:领着学生读一读、议一议、问一问、说一说、练一练…期间会有多少妙趣横生的事啊!这不正是目前的自己正在探索的吗?偷偷得意一下,竟然与大家的理念有点接轨。不过还需要让自己的思想再丰满一些。如:不要把课堂填得太满,留一些空间给学生,留一些空白给自己。教学的流程随着课堂现场的情况而自然推进,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走进课文的深处。
语文课的魅力,就是教师本人的魅力。而教师本人的魅力更多的是人格与学识魅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学者视野、诗人激情。说的真好!修炼自己吧!
积累一些名句:《悲惨世界》中冉•阿让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你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用一句话概括《爱的教育》全书的灵魂,那就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善良是心灵的鲜花,这鲜花的种子应该在孩子童年时候就播撒到他们的精神原野上。《爱的教育》应该成为所有孩子的启蒙读物,因为它的确是一部不朽的“教育圣经”。
热血教师克拉克在一所学校取得了教育四年所教班级获全市第一名的辉煌成绩,他辞职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带领一群“无可救药”的孩子走向成功,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非正常的家庭。克拉克在学生们临毕业前中途接班,创造了神话。靠的秘密武器是:(1)、信任孩子的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2)、发现天赋的眼睛。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与鼓励,给每一个孩子以梦想和信心。(3)、共同遵守的规则。爱与宽容绝不是放任与迁就,而严格要求正是爱的一种体现。(4)、灵活有趣的方法。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成功的教育除了要有爱心,还有有智慧。这里的“智慧”就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上。
《教育为谁》,今天读完了。从李镇西老师的书中,我不得不再次反思自己的渺小与卑微。李老师对读过的书籍记忆犹新,如数家珍,那么多的优秀作品,别说看,有的连听都没有听过。知识,经验都很匮乏。大师的书籍,还需要慢慢品悟。我想:这本书里面的很多内容,尚未完全消化吸收,在今后的工作中,或许能够想起里面的话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那个时候,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