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如期迎来每年一度的州级课题申报季。今天是12月份的第一天,也算是个开门红,一天下来我“审核”了需要我相助的三个课题申报表,向一个意向申报的团体简单讲解了一些思路和入手点。
我唯一的期望是他们能坚持,不要被看似繁琐的填写内容所吓到,不论能不能报,不论能不能成功,做一定就有收获。
不是有那么一句最受益的话说: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行动吧,不要靠想,只要行动了,哪怕自己现在做的不够好,我们也找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坚持吧,不要靠想,只有坚持了,才能创造出世事难料的奇迹。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在2009年我“冲动”地去申请我教育生涯中的第一个课题(县级课题)时,我也依然茫然、依然毫无自信。
但是,没关系,我最怕的不是不会,而是怕不会也不愿意学。要相信没有人天生就会的。正因为或许有点难,正因为或许来之不易,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才具有了一定的意义。
所以,我对“初出茅庐”的研究者们最想说的是:不要紧张,不要着急,有要做的想法就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意识。只要你认准了,那么即便这次不成功,你也会积攒到很多的经验,成功对你来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好吧,除了鼓励,我还是谈一点申报工作专业上的想法,为大家找一些感到迷茫时的思考方式,以及大家迷茫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谈谈课题申报前的总体问题意识。
(附我自己梳理的下图内容所示)
由此可见,课题并不什么神秘的产物,说简单一点: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
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你一定能发现自己或者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这类问题进行反思。有了问题意识就有了课题的研究方向;有了对问题的反思就有了研究。
只不过,课题与常规的问题及反思“规范化”、“标准化”。
其次,我想谈谈课题研究的“慢艺术”。
课题研究的前后过程包括:
课题申报——立项——开题——研究——中期检查——结题——成果推广等步骤,而且每个步骤都包含规范的、深奥的细节,比如课题申报中《评审书》的填写规范、3000字的项目论证以及预期的成果等;又如最后的上万字的研究总报告等等。
可以说,根据我的县、州、省级课题的开展研究积累的经验和研读相关书籍综合而成的一本个人“专注”竟高达16万字。
我们可以试想:用16万字才能大体“记录”清楚的一项研究活动,岂能通过简单的一两次对话和交谈就能给欲申报者或者准备研究者有用的东西呢?
所以,我想说:教育科研是一门慢的艺术,大家不要着急,先规范填写评审表按时申报。更重要的是立项后,我会陪伴大家做好这个又“慢”又“细”的活。
那么,怎么才能最有希望立项呢?我想简单强调几点:
第一,新颖完整的题目。
新体现在研究范畴和内容要新,不要总是老生常谈,哪怕是个有意义的“老问题”也要找到“新意”,如方法之新,领域创新等。
完整是指:题目必须交代清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如《农村地区辍学问题及策略研究》中研究内容是辍学问题、研究对象是农村地区、研究的方法是调查问题和策略研究。
第二,认真填写评审表。
按照说明严格填写。
参考百度或知网,搜索课题科目的核心概念,搜集相关材料,最终因地制宜地阐述清楚:核心概念、国内外现状、选题的意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具体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计划等等。一定要突出:研究什么、达到什么、有什么预期成果。这几个方面越突出、越能立项。
第三,注重细节。
比如,活页中的未匿名是一票否决的;学科类别是什么(自己判断错误你所分到的专家评审组不同,归甲可能把握不大,归为乙又是另一种结果)
最后,我还是重申一下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免为了应付而应付。
理论意义我想大家听得不少了,我为什么痴迷于课题研究,我为什么期待老师做课题研究,原因很简单:课题研究要读参考书、要写材料、要进行实践、更要进行反思,它是最好的成长模式“四个不停”的综合体即: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反思。
退一步来不负责任地讲,哪怕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应付”,那收获也不会少,大家想想为了应付要搜集很多支撑材料、为了应付要编辑上十万余字的主件和附件。
所以,即便是应付也是一种最好的成长。
这算是“诱导”同仁们快快加入科研队伍吧。
当然,通过我这么一说很多老师愿意尝试了,于是每每到12月份的“课题申报季”我便忙得不可开交。但我还是很愿意,而且还期待更忙,因为在所谓的不般配的指导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我也在向外释放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幸福莫过于此!
但是,大家也不要着急,仔细阅读,认真领会,申报工作专心的三四天完成,足也!
期待这个“课题申报季”我会更忙,大家的成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