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是需要盼头的。有些是长远的盼头,比如想着孩子大一点就好了;有些是眼前的盼头,就好比冬夜里准备过年的妈妈,大年初一下午能饱睡一觉就是。
我爸妈教育孩子是很粗糙的,没有什么计划,远见,更多是言传身教。所以我们是什么模样,他们就是什么模样。
善良,勤劳,算是父母给我们的品质。但是干活不麻利也是。
前几年我曾经和朋友聊过一个观点: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人是干活手脚特别麻利,做事风风火火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一天既能元气满满上班,下班还能三菜一汤端出来的这种,整个家庭会和谐幸福很多。
这是我从我家得出来的。
我妈属于做事慢慢的,而且精力不太好,干完一样,下一样必定如此。
我爸做事风风火火,但是很粗糙,不细致,年轻时候,他做菜好吃,但是厨房需要几个人帮忙打扫那种。
但是因为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对孩子第一反应是能自己做就自己做,小孩子懂什么,让他们玩吧这种理念。
所以我从小几乎没干过活,因为那时候我爸做生意,家里经济尚可,我妈还能应付家里家务。因为没干过,所以做什么都笨手笨脚的。
我弟弟妹妹,其实也差不多,在年纪小的时候,父母并不会有意思地培养我们参与家务经营中来。
但是到了家里经济困难时,这种矛盾就成为家里主要矛盾。
爸妈要整天外出劳作,为增加一点点收入。而我们还没有学会分担家里的家务。这一度让我们很妈很抓狂。
于是她几乎是强迫式要求我们几个人参与家务中,这也是我们几个和她有隔阂的原因。其实我们不是不愿意,是不会,是不太懂。但是我妈方式太过简单粗暴,于是一家人在那时候是最磕磕碰碰的。
所以后来我长大了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引导每个人都分担一些家务,每个人都顺手做一些,就能够解决大部分。
这在年关的忙碌里,我们几个慢慢实践后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