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小雨淅淅沥沥,透过车窗望去,一股寒意袭来,果然是一阵秋雨一阵寒,想到这里自然而然地裹紧外套。
车厢内有睡着打鼾的,有逗小孩的,有打牌的,嗑瓜子的,吃泡面的,大声聊天的,各干各的事情,却是一派和谐。
我看着窗外,估摸着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对面一个年轻人坐了下来,可能是看我们年龄相仿,便开始交谈了起来:"你哪一站下?"我回过头,端详了下年轻人,看起来年龄不大,穿着也很随便,可能是长期的不运动,身上有些赘肉,但不是很明显,脸上却没有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尽是沧桑。右手大拇指贴着创可贴,应该是个新伤口。
"郑州下,你呢?"
"我也是郑州下。"
.......
年轻人是做土木的,说每天在小农村里做一些材料,日子不累,就是封闭,跟外界接触少,身边的同事都是四十来岁的,聊天也聊不到一块儿去。每天混日子,养活自己是没问题。说干这个没啥上升空间,但是换一个工作又要重新去开始,姑且这样得过且过。
"那你会不会跟你朋友有隔阂,长期在山里?"
"我没有朋友,大学毕业后,基本都不联系,混的好的不敢去找,混的不好的也没必要找。"
我点了点头,没说话。
他却是打开了话匣子,可能是长时间的没与人交谈,以至于他拉着我讲了将近两小时,他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以后一定要到大城市去生活,找一份安稳的有前途的工作,好好学计算机,他说他是穷怕了,在上海街头有人穿着好几千的布鞋,都赶上一个月工资了。他说他的一个同学,夫妻俩在上海买房了,五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整五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他为什么在聊天过程中把每一件东西的价格都记得如此清楚,原来是栽这里了。
他问我以后准备干什么,现在可以开始规划了。我只是说走一步算一步吧,其实我想说的是做点自己喜欢得事情,开开心心过着就好了,但我想他大概是无法理解,所以也就没说了。
车厢熄灯了,我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床铺,我却是怎么也睡不着。感触很深,但是也说不出来是什么感受,心里堵得慌。
点开朋友圈,看看那些国外留学的朋友,发的美景,美食,我又何曾不是羡慕她们。但是,晚上的聊天让我有点感悟,人生路上,有人这样,有人那样,有人在五星级酒店喝着红酒吃着牛排,也有人在街头啤酒就炸鸡,到底谁更幸福,更快乐,我不知道。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跟糟糕得比觉得自己还不错,你跟得意地比觉得自己很差,可这些只是根据外界的对比来对你自己的一个评判,就好像说是活给别人看。
就像上海买房那对夫妻,她们真的开心吗,在上海买了房子,好像是得到了一种被认可,在别人看来他们在上海买了房,好像混的还可以,但其实谁知道他们那五年是怎么过来的。
我越发觉得一辈子应该活的有趣点,怎么活是自己的事情,跟别人无关,幸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而不是建立在你得到物质的多少或者他人对你的评价上。
一辈子很短,所有的经验都值得去体验,所有的体验都值得被尊重。物质基础固然重要,但是还是要去生活啊,仅仅是生存的话,那岂不是太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