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岁月
万水千山等闲过
余毕生从税,经由基层税务所、县局、市局、省局,一步一个脚印,行稳得以致远。又幸生逢其时,得遇改革开放之机,又乘税收现代化之势,遨游税海,小有成绩,自觉人生无悔。四十余年税月,万水千山等闲。老骥伏枥回望,一蓑烟雨平生。聊作此文,遥致初心。
第一章 信念:从税初心
我出生在永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从小辛苦,三伏天里顶着烈日下地,数九寒冬光着脚丫上学,都是常事,深知农村的不易。家乡有个税务所,上中学时经常路过,看到有一年轻人常站在门口,穿戴整齐,莫名地就生出羡慕之心。考中专时分数也够,我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福建省财经学校(后更名为集美财经学校)税务专业,也从此与税务结了缘。那年学校放假期间,我拜访了教数学的陈老师。他问我学什么,我说学税务。他随口说:“什么不学学税务,收别人的钱,不好!”我听后有点不是滋味,事已至此,也就顺其自然。入行后遇到了很多人、经历了许多事,逐渐深知税务并不是“收别人的钱”这么简单,慢慢地也喜欢上了税务这个行业。从干一行,到爱一行,也专一行。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福建省税务局莆田分局(莆田地区撤地建市后为莆田市税务局), 1988年3月调到福州市辖的闽清县税务局工作,1991年3月又下到梅溪税务所工作,与现在年轻人的遴选上调相反,我人生第一个三级跳居然是越跳越低,始料不及。此后在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志们的支持下,也经由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步从办事员、科员、副股长、所长、县局副局长、县局局长、福州市局副局长、省局处长、宁德市局局长、省局副局长……一步步成长起来。我流过汗水,尝过艰辛,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干就干好。幸逢这个伟大时代,我参与了中国税收现代化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有了书写青春、挥洒热血、实现自我的机会,写下了一首首青春之歌、奋斗之歌、胜利之歌。
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大小成绩。在税务所、县级局、宁德市局主政期间,每年都能超额完成收入和队伍建设任务,心中满是收获的喜悦。在当省局副职期间,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也常有成就感“爆棚”的开心时刻。闽清县国税局、宁德市国税局荣膺省级文明单位,2012年省国税局征管科技处荣获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我个人曾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省局嘉奖8次,记三等功3次,总局嘉奖1次,还曾被树为典型,在福州市税务系统作“身边人身边事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洒下热血写春秋,真诚感谢多年来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第二章 执念:乐在钻研
一、起步税政
1983年8月,我告别了学生时代,在福建省税务局莆田分局税政股开启了税务人生。我从事税政工作的起点,是一个老式的笔记本:老股长让我一字不漏地抄写上级下发红头文件的内容。这对于刚出校门的我,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任务。费劲抄文件干嘛,看一下记下来,实在记不住,到时再翻就是了,何必呢?思想疙瘩未解,干起活来就不那么利索。老股长很快就发现了,找我谈话说,你别瞧不起这项工作,它是我们干税政的“传家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前后各个时期的税收政策要是都能如数家珍,再稍作对比梳理,你很快就会成为“专家”,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拔云去雾,豁然开朗,之后我花大量时间对历年税收政策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找出政策出台的依据背景,认真收集执行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提出修正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归纳总结出税政工作方法论:为什么、是什么、成什么、补(改)什么。这些经验,我想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通用。很快,基层请示政策时,我不但能熟练回答,还能说出一二三的道道。在开税政会研讨政策时,我能把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透彻,提出的建议也切实可行。这样一来,大家都喜欢找我问政策议政策,我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政策“专家”。我在1986年全省首次涉外税收知识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在1991年全省增值税知识竞赛中获第二名。由于“功底好”,我代表过县局班子、处级干部参加新税制知识考试、NIT考试,还作为唯一个县级局一把手参加全国省市征管能手考试,位列全省第七名,获“省级征管能手”称号。
1988年3月我调到闽清县税务局税政股工作,当时全国重点建设项目水口水电站就在闽清境内,中外合作企业华田建设公司成为闽清真正有“洋人”的涉外企业,外方是日本的前田株式会社。企业当时利用外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的工程技术,建设取得很大突破,成效明显。我在调研时发现,华田公司除了支付给外方员工的工资之外,还支付给前田株式会社远高于工资的“保险费”“管理费”。这一费用的征税问题成为税企双方的争议,有的说应并入工资征个人所得税,有的说这收入来自于中国,应作为前田公司在中国的常设机构收入征收外国企业所得税;日方则认为只是代收不应征税。争议久拖不决,领导认为我是“老外税”,让我负责到底。于是我顶住压力,认真调研,翻查政策,多次与日方直接对话,并向省市局请示汇报,形成双方都能接受又符合政策的方案,经由市局、省局批复同意,最后征收税款千余万元,成为闽清改革开放以来征收的最大一笔外国企业所得税,既维护了国家权益,又得到对方认可。有这样的成果与大家共享,十分高兴。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税收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些调整难免存在滞后性,有的甚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进程。此外,税收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时常超乎政策制定时的预想,是唯书、唯上还是唯实解决问题,很考验个人的智慧和担当。当时税务征管和稽查中发现并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执行问题很多,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三个:一是“手续费列支”问题,有证券公司收取手续费达到一定金额,年终退还1%至5%的手续费能否列支。在计划经济思维下,当时政策基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让钻空子,规定是不得在税前列支。但税企沟通时纳税人反映强烈,认为这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做法,应当列支。讨论中我认为企业的说法是对的,现在让渡5%,是为了来年获更多的95%,是正常经营行为,你不优惠,别人优惠,就有可能失去这个客户。不但可以列支,正确的应当叫收入折扣。不久国家文件下达明确为收入的减项。二是电信部门发售的充值卡收入是按收付实现制还是按权责发生制记入收入问题。曾经限于技术问题,电信部门销售的充值卡在取得收入时按收付实现制原则全额记收入。随着电信业计费系统升级完善,能够准确计算出收入的实现时间,但上级政策尚未调整,该怎么办一时难以定夺。我们遵从政策精神本质,果断决策,不久后国家政策也随之调整。三是发票抬头载明的名称与企业名称不相符进项税额能否抵扣问题,涉及税款600多万元。这个政策至今没有改变,但事实却客观存在。某年审计部门对税收征管情况审计时发现,某石油公司委托其分公司进口的一批油品,海关专用缴款书抬头是分公司名,其进项却在总公司抵扣。审计部门发现后认为不能抵扣,有政策依据似乎无可辩驳。经深入了解,管征税务局在这个税款抵扣时并不草率:不仅派员到分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核查并取得该笔税款未抵扣的证明,还到公司总部财务部门查核账证取得该货物进入公司账库证明,进口分公司销售该货物也作了销售处理,因此准许抵扣,我为该管征局唯实处理点赞。我对审计初步决定没有不同意见,但要求向总署汇报时写明我局的观点:审计署代表的是国家,审计着眼点应在于,一是公司没有重复抵扣,仅纳税地点不同,就不是问题;二是税务征管单位有没有存在有税不收或虚收的问题。最后收到审计结论,没有列出此问题,说明审计总署采纳了我们的意见。
很幸运税务职业生涯始于税政,这八年里打下的政策理论基础,成为日后滋养税收征管实践的沃土,让我一生受用无穷。事实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依然在关注税政研究税政。回看我发表过的《浅谈使用外资的税收优惠问题》《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都能抵扣吗?》《新增值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增值税政策规定的合理性研究》《谈税务稽查定案中的若干政策问题》等文章,桩桩件件,至今回味无穷。
二、深耕征管
1991年3月,我走上梅溪税务所所长岗位,从此开始了我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实践之路、改革之路。
(一)征管模式的探索实践
1997年我国提出“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2004年税务总局谢旭人局长在调研中发现存在管理弱化、基础不牢问题,又加上“强化管理”四个字,形成34字的税收征管模式。这一模式是一代税务人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征管之路的科学设计,我有幸参与其中,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拓展。
税务所实践摸索。我所在的闽清县梅溪税务所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全县第二大税源所,管户中有国企、集体企业、外企、私企和个体工商户。全所11人中,除了我和1个内勤外,其他都是专管员,实行的是真正意义上“一员进厂、各税统管”的征管方式。工作中我很快发现,一是这种方式权力过于集中,管理员一人说了算;二是人员素质不一导致管理参差不齐,政策执行不一;三是对开了税票但税款未入库的情况监控不到位,存在廉政和渎职风险。我征得县局主要领导同意采取了几项措施改进管理:一是管理员负责日常工作事项,如联系、政策宣传、问题收集、欠税催缴等,保留其征管职责;二是对年度开展的汇算清缴、税收大检查等进行分组交叉检查,统一汇报审定,把查的职责剥离出来;三是建立部分工作项目督促检查机制,如对税款入库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这是我对管查分设的最初实践。同时我经常与专管员一道深入辖区企业调查,掌握一手资料,对辖管万元以上税款户的地点、产品、法人心里有数。这逐渐成为我的一种工作方法,在我成为县、市局一把手后,对辖区的50、5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户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成竹在胸。
税种征管和行业管征的探索。1994年国地税分设,新税制实施,增值税成为国税部门管征的主体税种。新税制实施的前三个月纳税人申报税款还算正常,第四个月出现税款下降,其后日趋严重,不仅无税甚至还要留抵,国地税分设第一年即面临着收入任务无法完成的尴尬局面。县局班子对此高度重视,组成专班进行一线调研。我及时就收集到的问题撰写了《谈新增值税制运行中的若干问题》一文(随后在全省“新税制运行之我见”征文比赛获一等奖),根据调查了解到的企业生产能力、电力耗用、纸箱使用等几种情况推算出产量,并结合企业库存和市场价格推算出企业销售额,再根据产品原材料构成算出最高的耗用量,形成了企业“最低销售额+限额抵扣”的管征办法,推进税种管理的规范与公平,按现在的语言是行业建模以强化管征。我随后又参与了福州市局针对大部分商业企业低税负、负税负问题征管办法的调研与制定,主导了宁德市废旧物资行业实施的“以能控产、以产控耗”增值税管理机制等工作,时任总局副局长宋兰在宁德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到省局征管处任职后,我又组织了全省行业建模系统开发与应用,并在全省建混凝土、火电、轧钢等行业模型构建中进行风险扫描,找出不同等级的风险纳税户,开展了一批又一批的风险应对,成效明显。
征管查分设的改革实践。2001年上级局部署推行全面的征管查分设的税收征管改革,作为福州市局副职,我主动作为,参与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在市局层面组建征收局统管全市(城区)的征收工作,征收局下设五个办税厅,承担市区五个管理局的征收职能;马尾区局和八个县(市)局分别组建征收局,对应建设一个主办税厅和若干个延伸点。由此,征管模式中“集中征收”得到了充分实现。同时,针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适时制定出台了《福州市征管查协调办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征管查分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于执行一段时间后又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查”的方面,两个案子我印象深刻。一是在1989年左右,我带队对某乡镇陶瓷厂进行检查,在不到一周时间里查补税款百余万元,一不小心成了“大案”,惊动许多领导。二是2003年查处的“903”生产劳保用品企业出口骗税案,成为当年全国十大税案之一,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我在五一广场接受采访,小有自豪。
在全国同行的不懈努力下,许许多多的成功实践汇聚成了磅礴的力量,到2004年除了实现了1997年提出构建新征管模式的要求外,还在实践中采取了许多完善措施,实现了从专管员上门收税到纳税人来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的转变。按征、管、查职能分离设置并精简基层征管机构,强化征管查三个职能系列之间的分权制约,使征管资源得到更趋合理的配置,也初步奠定了专业化管理格局。
(二)科学化税源管理的宁德探索实践
在构建新的征管模式过程中,总局领导又相继提出了“科技加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信息管税”等工作思路,要求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税收征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征管业务和制度创新的促进作用,优化税收征管流程,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2006年5月,组织上任命我担任宁德国税局长,有了探索科学化税收征管的广阔天地。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套切合宁德税收征管实际的税源监控“组合拳”,即“机制管税、合作管税和数据管税”。这三个管税中,“机制”是基础和保障,“合作”是形式和手段,而“数据”则是核心和关键。一是“机制管税”。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科学机制设计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降低管理成本。在实践中,宁德市国税局突出完善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税种管理机制,突出加强了日常税源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出口退税、国际税收精细化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运维与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和纳税遵从度。二是“合作管税”。主要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通过内部和外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信息共享和关联博弈,提高纳税遵从度的税源管理模式。宁德市国税局加强内部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四项联运机制,解决了“征管查三分离”所带来的内部部门合作相互脱节或衔接不畅的问题;同时,加强与地税等部门在信息共享、征管查等各方面的合作,在2009年联合开发了国地税税源管理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还通过与外部门加强合作,解决了社会大分工所带来的税务部门孤军奋战的问题。三是“数据管税”。主要是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内外部各类涉税数据信息为重点,通过数据采集来源多元化、采集方式电子化、存储方式集约化和数据信息的深度分析、比对、应用,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税办法由6位青年才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不断升华拓展丰富,写成了《科学化税源管理》一书,2009年在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发行,荣获宁德市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税收征管(治税)理念的实践思考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有了好的观念,就会改变原有的态度;当一个人有了好的态度,就会改变原有的行动;当一个人有了好的行动,就会改变原有的结果。跟上时代的步伐,又有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创造。我一直以来认为理念问题十分重要,也在这方面做了探索与思考。
在闽清县当国税局长期间,我就思考着怎样把当时总局提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思想,转换成为闽清国税工作的理念,并结合闽清实际情况,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理念。有了一些想法但感觉不够成熟,因此,就直接用这一思想作为工作理念。同时,在全局开展“爱岗敬业争第一,开拓进取创一流”,“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创建“文明机关,文明单位”系列活动,在干部职工中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税收管理水平,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实现创建文明行业目标,塑造良好国税形象。
在宁德市任国税局局长期间,市局党组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在全市系统开展工作理念和国税精神的大讨论,专门下发了具体通知,先后收到相关讨论稿件100多篇,不少干部还直接向市局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宁德市国税局总结完善了“发展、法治、服务、责任”的宁德国税工作理念,并丰富其精神内涵,形成了四位一体、相辅相成的理念体系。其中,强调“发展”,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税收工作的职能和方向;强调“法治”,以坚持依法治税为税收工作的关键和灵魂;强调“服务”,以优化纳税服务为税收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强调“责任”,以落实工作责任为税收工作的动力和保障。同时把工作经验、带队思路与工作理念进行了融合,正式提出了建立“一体两翼”的宁德国税工作理念体系。一体,即以“发展、法治、服务、责任”的宁德国税工作理念为核心;两翼,即以“善讲政治、崇法尚德、阳光运作、人文关怀”的带队思路和“机制管税、信息管税、合作管税”的管税机制为支撑。“一体两翼”理念体系,是原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标志着宁德市国税系统学习型组织建设又迈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这些探索实践成果与当前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也是相符的。
三、现代化探索
(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探索实践
2010年底,我调任省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也在这一年,总局在调研的基础上,肖捷局长提出了税收专业化管理思路。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按纳税人规模和行业等,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强化行业税收管理,并建立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深入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工作。形成了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2010至2016年总局相继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四个系列文件,进行了全面的部暑。
在推进这项改革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是真真实实的,不是字面文章。特别是各地市改革方案制定,是逐个研究,根据各地的特点逐个通过,不搞一刀切。我作为牵头处室的处长,学透精神,摸清省情,选定试点单位,定好方案,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稳妥推进实施。主要有:一是更新理念,凝聚共识投身改革。二是优化服务,加快构建现代化办税平台。三是流程再造,统一全省涉税业务规程。四是风险应对,探索税收风险管理机制。五是信息管税,着力增强税源监控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加快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开发使用“行业税源监控分析系统”,采用省局搭建平台、设区市局建立行业模型、县级局负责推广使用的管理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改革理念形成共识,监控评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服务质效明显提升”的成效。在反思中形成了进一步推进的工作思路。
在推进专业化管理过程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有五件事:一是向先进地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省局主要领导带队,分管领导、大部分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各设区市局局长组成学习考察团,分赴浙江、江苏、安徽三省考察学习,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把这三省的经验做法汇编成三本《他山之石》供大家学习借鉴。二是创新推出福建省税收征管规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省各地许多业务做法不一,需提供的资料也各不相同,纳税人反映强烈,还带来一定的廉政风险。于是我们组成专班对各办税业务从业务工作描述、执行政策依据、需报送资料、征管系统操作模块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在2011年制定形成全省统一的税收征管规程。征管规程建设是一项创新,是我当征管科技处处长时最得意的一个作品,它实现了全省同类事项工作标准一致,并明确了所需的资料清单,避免层层加码,受到了政府、纪检部门、纳税人的好评,成为税务干部的工作教科书。征管规程纸质版每年一修订,电子版随政策变化随时调整,这比全国征管和纳服规范早了许多年。三是省市两级设立风控中心。2012年底省局党组决定将原收规、征科处所牵头识别、应对临时机构职能合并,成立税收风险分析监控中心,统一税收风险事项管理工作事项,并高规格配备了风控中心的组成人员,由分管领导任主任,陈慕斌副局长是首任主任,我当了第二任。机构合并后成立大数据风险管理局,与现在省局第四分局职能基本一样。四是建立风险管理应对机制。完善了“省市统一分析、任务扎口推送、三级分类应对、绩效双向评价、执法全程监控”办法。五是建成一县(区)一办税厅,专业服务更优。省局党组根据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采取点面结合优化纳税服务,点上走“一县(区)一办税服务厅”的模式,“面”上不断拓展网上办税服务覆盖面。通过几年实践全省除闽候、晋江有延伸点外,其他均实现“一县(区)一办税厅”,网上办税功能也日趋完善,提升了网上办税的体验感。
(二)税收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2013年12月31日总局王军局长在北京调研时指出: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我们从“征管流程标准化——一个以纳税遵从为目标的高效便捷的标准化征管流程;征管方式集约化——一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高效运转的税收管理闭环体系;征管手段信息化——一个以信息一体化为基础的功能强大的综合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征管组织绩优化——一个以高度专业化、扁平化为特征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组织架构”的思路入手,着力推进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确立两个基础:推动“自主评税+纳税服务”的理念创新,积极投身登记制度改革,建立权责明确的自主评税制度,建成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体系。二是完善两个支撑:推动“征管流程+执法规程”的制度创新。健全标准规范的征管流程,健全精简高效的执法规程。三是抓好两个核心:推动“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的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稳固强大的信息管税机制,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风险管理机制。四是落实两个保障:推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构建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培养管用适用的专业团队。几年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有这五个方面:一是风险理念成共识。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税理念从专业化管理树立起来,得到了巩固提升,形成了共识。二是税收工作有规范。形成一系列税收管理规范,有征管规范、纳服规范、稽查规范,而且随着形势变化不断更新丰富完善。三是国税地税深合作。国地税自分设以来就开始了合作之旅,各地深浅不同,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后,在服务、执法、信息三个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的新局面。四是征管方式新转变。即:事前审核向事后监管的转变;固定管户向分类分级管理的转变;无差别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经验管理向大数据管理的转变。当然这些转变有的还很粗放、有的现在还不到位,但不改变四个转变的大趋势。五是登记制度勇改革。福建省国家税务局全面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成效显著,打造出商务登记制度改革福建税务样本,总结的《认识 实践 展望》一文,入选中央党校(行政学院)印发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蓝皮书。
2020年1月6日,王军局长在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代税收六大体系:“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成熟完备的税收法治体系、优质便捷的税费服务体系、严密规范的税费征管体系、合作共赢的国际税收体系、高效清廉的队伍组织体系”。我们围绕现代化主线,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进行探索实践。省局党委高站位、高标准推动省委出台我省实施方案,研究重大事项决策部署,我根据部署抓好落实。一是据蓝图制定战图,按图推进、完善推进。二是重实践推动创新,开展专项调研,领导干部走流程收集问题,汇总归集到改革创新项目中。找准小切口,推进创新,探索出可复制推行创新45项,有10项被总局,省委,省政府推广。三是强宣传厚植氛围,开展了培训学习、媒体访谈、专刊报告、知识问答、改革征文、公众号微博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多彩。省局党委书记在全省营商环境大会、省委党校厅处班两次宣讲智慧税务、以数治税经验与展望,受到点赞。四是抓督效促进落实,两年多来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为民执法更有度,严以为本,狠打偷骗税,宽以促治,税悦止争;税收监管更有力,做精事前预警,做强事后监管;便民服务更有效,电子税务局一网智办,税务大数据一线数用;共治助闽更有为,政务融合拓展广度,以税咨政更有深度。
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重磅推出税收优惠组合拳,力度之大超乎想象,面对挑战,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原有电子税务局便民办税的基础上,按建设智慧税务的要求进进行升级,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建设“闽捷办”智慧税务平台,打造“不打烊”的网上税务服务厅,实现享税自动化,办税便捷化,学税个性化,交出了一份让政府、社会、纳税人满意的答卷,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全国推广,荣获省政府2022年度绩效创新项目第一名。
(三)税收征管的发展历程
2021年,我在宣讲《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时,用了“历程壮丽”来概括我国税收征管的发展历程。有这四个节点应当特别被记忆:
一是税收法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性质)(1949年9月29日),第四十条:“……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1950年1月30日,政务院第三号通令颁布《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并附发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工商业税暂行条例》和《货物税暂行条例》四个文件。
二是征管有法。国家税务局于1992 年9月4日提请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这是共和国第一部税收程序法,是把1986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经几年实践完善后上升为法律。
三是征管改革第一个的国办文件。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
四是深化改革的三份重磅文件。2015年深改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核心内容是合作,即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2018年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研究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次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核心关键词是合并,要求做到“事合、人合、力合、心合”。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对进一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进行研究部署。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布,这是我国税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核心任务是建设智慧税务。
第三章 理念:拥抱信息化
“信息化”一词,在九十年代初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事物”。谁能料想,这个“新事物”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蓬勃而生,光芒万丈,照亮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也让我追随半生,一往无前。
两相见缘定终身。八十年代未至九十代,计算机逐步进入工作和生活,各类计算机应用培训也多了起来。我随福州考察组到北京考察学习,听到一个笑话,说是老师在上课讲“打开窗口”,学员们眼睛不约而同转向教室的窗口,有一个学员说“老师,天冷不要打开。”这就是京城人当时的认知,我们可能相差更远。1988年我到闽清工作后,看到在简陋的办公楼里,居然有一个经过装修并安有窗式空调的办公室,原来是计会股的电脑室。初见给我的印象,是电脑比人“金贵”,虽然当时它的作用就只是统计和算账。
再次相逢是在1995年,当时省局组织一批青年才俊开发了福建MIS(征管系统),接到上级局通知在我局试点。随后省市局抽调一批年轻懂技术的人员进驻我局培训推广,此次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花钱和好用。当时我局经费并不宽裕,却花了几十万元购买了30台486的电脑,后面又陆续购买了586、686电脑,到我离开时基本实现人手一台。当时的年度总结中有一句满是自豪的话:“目前全局已配30台计算机,平均三人一台,实现县局与市局x.25线联网,县局与中心局MODEM联网”。电脑管税确实比人工管税快又好,因此我局在工作规划中提出“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应用税收征管的全过程,逐步代替手工操作,并建立计算机网络。从我县看,要在年内实现90%以上的税源通过计算机控管,即要把梅城、梅溪等六个分局所纳入计算机控管,实现管理计算机化”。当然这种控管是粗浅的,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但自此,我与信息化缘定终身。
阳光也在风雨中。2000年福州市国税局被确定为全国运行世行贷款项目——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18个试点城市之一,从此拉开了福建税收征管信息化之路。1998年7月我就任福州市局副局长,分管所得税处、外税处,但上级安排的一次考察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格局,正当CTAIS上线关键之时,省局安排我局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同志出国考察,关键技术人员也随同出访。接到出访任务后,他向主要领导推荐了我,认为我可以胜任,为此领导找我谈话,问我敢不敢接这个工作。那时我正青春壮年,我说敢,因此成了我局推C工作的总指挥。在上线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坚持日例会、周总结会,吃住在办公室,让问题不过夜,终于在2000年11月24日全市成功上线,在十八个试点城市中第一个上线,并实现了生产数据全市集中。上线运行后发现四个问题:一是软件不够优化,速度太慢。在鼓楼局调研发现,一个操作指令按下,要等几分钟才能继续,汇报时大家笑称,干部像纺织女工一样,一个人可以操作8台电脑;二是网络带宽太窄,上传下达速度慢;三是纳税人体验感差,有时有税无法申报缴纳,特别是个体户。四是队伍素质不适应。一个个问题汇到了指挥部,也自然呈到了市局主官面前。当时主官是军人出身,他说:能怎么办?我们只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向着目标前进前进!
在大家努力下,一个个解决办法产生并实施。最好解决的问题是网络带宽,不怕花钱,一句话就是拓,从128M、256 M……2G、10G,不够还可以升。干部素质问题市局通知要求基层局加强培训,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也很快解决了。纳税人无法缴税问题是最为突出的大难题,软件上一时也无法优化。我们对全市系统纳税人做了分析,发现系统中有大量的个体定额户纳税人,其实无需采集更多数据。当时信息中心刘主任提出可以尝试税银合作实现税银联网,只要纳税人把当月税款存入银行,利用8小时以外时间,通过数据传输、批量划转就可以实现税款缴纳与申报。有了好思路好办法,我们一方面及时向上级报告取得同意,另一方面马上组织一班人,说干就干。通过3个多月研发与测试开发了《银税联网系统》,成功与农业银行、福州城市商业银行对接成功,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个体定额户由银行批量划缴征收的单位。运行一段时间后我到全市最大的办税厅调研,无意中听到纳税人交谈说:“原来还以为税务局又为银行拉存款,现在才知道这个好,税务局这次可算干了一件好事,缴税不要到厅,现在要买发票才来,轻松,好好好。”经过不断拓展升级,实现了全省税库行联网福州样本。其后由魏文忠同志全程跟踪采写的《一抓到底,善做善成 ——福建省国税局落实“马上就办”推行电子缴税工作纪实》进行了报道,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大胆突破《征管法》征税应提供税票的规定,提出纳税人从银行取得的划缴凭证可以视同缴税凭证,又大大减轻了大厅的工作量和纳税人取税票的往返时间,节约税企双方成本。我们形成了专门请示报告总局,总局当时没有马上批复,也没有对我们的做法进行纠正,算是默认。总局在几年后批复北京局的请示,算是一种迟到的认可。从现在来看,《征管法》还尚未修订,但全国对纳税人是否缴税的共识是:看的是电子数据流,而不是有否有税票。这是推C工作的精彩华章之一,是开创性的。
四个问题解决了三个,实际上软件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事后分析原因有这四个方面:一是软件测试不完整,没有经过人海压力测试,各业务之间衔接存在问题;二是软件最初设计是以县区为单位部暑,后面调为市局集中模式,在设计功能上存在缺陷;三是工程师对税务流程不了解,没有实现业务与技术融合,甚至出现理解错误,造成预征税款成倍记账;四是当时选用的SYBASE数据库也不适用大数据的集中模式。神州数码公司推广人员全力以赴,软件开发人员火力全开,优化再优化、改进再改进。为了让工程师了解业务,我还带领两名推C同志直飞北京,在神州数码总部会议室给软件开发组的核心成员讲了税收业务会计原理和工作流程,当了回专家的老师。最终上线成功,运行顺畅。市局专门召开了表彰会,总局派员到会祝贺,我也因此成了小有名气的信息化专家和推C“专家”。事后我们还了解到,神州数码发给我们上线软件居然不是定版的,而是测试版,惊出一身冷汗,好在上线成功了表彰了,这个“乌龙”成了推C工作中调皮的浪花。
税收信息化给税收征管工作所带来的变化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起初我们致力于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而后CTAIS上线,银行批量划缴,一次购票、分次领用,税银库行联网等深广度应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推进过程中,我思考着如何应用系统数据为税收精细化管理、为经济发展服务问题,恰好省里要出台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优惠政策,要求我们统计外贸出口货物中本市的货物、本省的货物、外省货物的比重问题。接到任务后,职能部门按传统方式,层层部署,让企业上报,但这种统计质量取决于企业人员的责任心,准确性很难有保证。但其实我们外贸出口货物都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都通过认证,数据均已采集到我们的系统。我让技术人员直接从认证系统提取认证数据进行分析,很快一篇又快又好的分析报告完成了,为全省外贸退税财政分担决策提供了有说服力的数据。随后在数据应用中,我不断拓展思路,慢慢对技术专业人员能力和计算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税收大数据管税的思路也逐渐成型。
2005年9月我又走上新岗位,就任省局征管处长,新一场信息化攻坚战随之而来:全省数据集中,推行省级集中版的CTAIS2.0。当时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思想问题,很多同志认为现行软件在各地市运行良好,总局马上要推出金三(当时规划2009),到时直接过渡,没必要急着上。省局领导不回避矛盾,让我不要着急,先出去学习一下再说。经省局分管征管和人事的副局长同意,组成了由征管、人事处长带队学习的团队到浙江省局考察学习。他们介绍了上线CTAIS工作经验和教训,谈了全省数据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集中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理有据,深入透彻,取到了真经,回想起来还十分感谢当时浙江征管处的蒋学武处长。回来后我马上形成报告向省局领导和党组汇报,局党组当机立断,决定全省数据集中,推广上线CTAIS2.0。我与信息中心主任同时作为省局推C的副总指挥,我们密切配合,有序推进。正当上线的重要时点,我的职位有了变动,到宁德国税局任职,推C工作在新处长的带领下顺利完成,做成了数据省级集中福建样本,大批工作突出的同志受到了表彰。
回想推C的件件往事,想起曾经的艰苦奋斗,曾经的胜利硕果,我们参与推C的每一位同志心中有目标,心中有阳光,我们都有共同的感受:阳光也在风雨中。
再唱响激情之歌。我与税收信息化缘份颇深,在县局当局长时被省局选中试点,在福州市局时因分管领导调动成为分管,当省局征管处长全省数据要集中,到了2015年全国推广金税三期时,我恰好又是省局分管征科处的领导,又承担起了推行金三的总指挥职责。我不讲工作如何与辛苦,只想把在金三上线成功后我在座谈会上发言的四个感受作个回顾。
第一个感受:这是一组激情澎湃的战歌。“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金三”的岁月里,我们大家一起同行,一起战斗,奏响了嘹亮的战斗之歌。这是一首美妙的青春之歌。此次“金三”推广,拼搏奉献,共同亲历并见证这一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用青春的火热,诠释着汗水的欢乐,共同大声朗诵着青春这一最美的诗行,唱响了一首首青春的激情之歌。这是一首拼搏之歌。在这9个月的推广日子里,全省“金三”人无时无刻不在拼搏奋斗。谱写出全省“金三”人的拼搏之歌。我们不会忘记远赴总局(南海)数据中心的16名先锋队队员、尖刀排战士,在47个日夜里,不辞辛劳,加班加点,甘于奉献,成功搭建我省“金三”预生产系统。我到总局(南海)数据中心看望大家时,也时刻被大家工作的激情所感染,见证了“那些人在南海”的奋斗历程。作为南海工作团队具体负责人的信息化建设老将庄丽云同志,一天要拨打接听无数电话,导致喉咙干哑,总是随身携带着治嗓子的药片。第三,这是一首奉献之歌。全省广大“金三”人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勇于担当,不辞辛劳,加班加点,甘于奉献,为“大家”舍“小家”,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第四,这是一首友情之歌。为了同一个目标,大家以老带新、互帮互助,共同工作,共同奋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像有的干部说的,感觉“金三”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聚是一团火,散似满天星。我也相信这种友谊是经过“金三”推广上线之战留下的宝贵财富,这个友情也将在今后岁月中继续延长、升华。
第二个感受:这是一件精雕细琢的精品。经过9个月的拼搏奉献,在上级有力指导和支持下,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金三”人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于7月8日顺利实现单轨上线和平稳运行。截至单轨上线运行首月28日,我们申报率达98%以上,入库税款160亿元,各项业务开展顺畅。成绩来之不易,饱含着大家辛勤付出的汗水。在推广期间,我省既按照税务总局推广部署,积极推进,同时又自我加压,提高标准,切实按照林京华局长提出“做得一般就是落后”的要求,积极打造精品工程。比如,我省梳理完成迁移物理表398张,是目前全国已上线和同批即将上线单位中最多的;我们优化完善《金三上线数据迁移(清理)辅助平台》,在原有71项检测指标基础上,新增纳税人税务登记类型异常、未结案稽查案件、未结案违法违章案件、营改增迁移后产生异常数据等44项检测指标,有效确保数据清理的全面完整;我们积极打造电子税务局,目前可实现申报纳税、发票办理、征纳互动、综合查询等4类服务,下设60个功能模块,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网上办税;全国第一家实现网上申领发票系统对接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实现纳税人在防伪税控企业端网上申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同时,我们在推广工作中的很多方面经验都为兄弟单位所借鉴,还帮助兄弟单位解决了诸如税库银扣款等系列棘手的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件精品是全省“金三”人奋力打造的,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
第三个感受:这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在“金三”关键任务辅导推广培训班上,我曾引用过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这9个月推广上线历程中,大家经历了技术基础环境搭建、数据采集、异常数据清理、数据迁移、操作演练、验证测试、特色软件改造、双轨运行和单轨上线等各项推广工作,尤其是2016年6月17日晚上18:30—23:00,全系统8000多人集体加班开展人海业务压力测试,这在福建国税历史上是空前的,也必将载入税收史册。大家有的忙到第二天凌晨才开始回家。谁是最早回家的人!6月18日,必定是我们可爱的福建国税“金三”人!我们深感荣幸,这段难忘的“金三”推广岁月得到总局王军局长的充分肯定:营改增之忙“未下心头”,金三单轨运行“又上眉头”。我很点赞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我很钦佩这种打硬战的勇气,我很表扬这种扎扎实实的作风。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一件大事接着一件大事做,我相信税收工作和税务干部的面貌定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大改观。我们仍记得3月1日,正值“金三”双轨试运行启动之际,时任总局总经济师任荣发一到福州就亲临省局金税三期推广集中办公现场,看望慰问推广人员,为推广人员加油鼓劲。青山依旧,岁月不老。为了“金三”顺利上线,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鼓励下,全省一万多名干部职工辛勤打拼,相信在这推广上线中的点点滴滴,“金三”岁月的寸寸真情,推广过程的奋斗历程,在大家今后人生某个时段回味起来,仍是可歌可泣、久久难以忘怀。
第四个感受:这是一种爱拼敢赢的精神。著名诗人艾青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为何我的眼里时常噙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从各地上报的“金三”推广事迹和推出的可爱“金三”人,从身边看到或者耳闻的“金三”故事,深刻展示着我们福建国税可爱“金三”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大家为了“金三”推广工作,舍小家顾大家,拼搏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砥砺前行,默默地奉献,勤恳地工作,毫无怨言。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大家一路拼搏走来?我觉得那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一种坚守的信念。这种精神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从2000推行CTAIS,到今天“金三”推广上线,正是这种精神让税收信息化的“高富帅”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工具,开启了一个个伟大的税收信息化篇章。这种精神,也是迈向税收现代化的伟大气概。有了这种精神,大家一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到达税收现代化的胜利彼岸。
2016年11月18日,在全省国税系统金税三期优化版推广工程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大会上,隆重表彰了在金税三期优化版推广工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27个集体和191名个人。在此次大会上,时任福建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京华强调,这是一段注定要在福建国税历史上留下厚重一笔的难忘岁月,在9个月200多个日子里,全省国税系统从上到下,众志成城,攻坚奋战,以艰苦的集体付出,共同筑起了一座福建国税信息化建设新的里程碑,留下了一种叫“金三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金三精神”,是一种“未下心头、又上眉头”的顽强拼搏精神;“金三精神”,是一种“做的一般就是落后”的力争上游精神;“金三精神”,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金三上线后我们大力推进电子税务局工作,我省的电子税务局项目成为首届数字中国峰会30个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国地税合并后,又组织开展了金三并库等信息化工作,从此实现了两个征管系统合并成一个系统,完成了实质性的融合任务。
功成不必在我。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总局谋划并实施“金四”建设,已经部署上线决策指挥综合平台,税即采、税比析、税即视系统,并要求我省明年3月上线全电发票系统,目前在有序推进当中。税收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我愿担前进的铺路石,努力打下基础,助力后来者接续奋斗。
信息化、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未来已来,你来不来?在此我们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科学论断。重读总书记“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转变税收征管方式,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重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长期间为福建省金税工程开通按下按钮的精彩瞬间,我们时刻牢记他当时谆谆教诲:“税务系统的信息化,是数字福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税工程下一步在深度、广度上要进一步配套完善,无论在堵塞漏洞防止偷税,还是在电子政务上,包括下一步加强税收征管,都有一个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只争朝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接续奋斗,奋力谱写福建税务信息化精彩华章,以税收信息化推进高质量的税收现代化,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
第四章 观念: 终身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若问我为何能在形势发展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今天,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我的答案就是学习,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满怀热忱地投入学习、坚持学习、创新学习。学什么,如何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这样才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智慧。因此要充分认识“学”(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与“习”(在实践中锻炼)的重要性。二者的内在统一构成学习的能力。
参加工作之后,我参加了厦门大学财政学专业自学考试、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在职大专学习、中央党校本科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大学学习、湖南大学网络学院法学专业在职大学学习、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法学理论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数次学习既提升了理论素养,又把自己学历从中专提升到研究生毕业水平,还参加了总局省市局举办的中青班、任职班、专题班各类长期中期短期培训。这些学习提升了理论功底、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也通过实践的磨炼,增强了各类问题的处置能力和政治敏锐性,提高了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
带着任务学习。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局里安排我回到学校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培训班,要求学完回来,将学到的内容对全市从事外税工作的干部进行培训。有了任务这把剑悬在头上,我学习时格外认真,应上的课一节不漏,该做的笔记一字不少。学成归来之后,按要求自编教材,为全市外税干部举办了期为期10天的培训。当时年轻记忆力好,又经过一个多月学习自编教材的打磨,在最后一天复习讲课时,我居然不看讲义,从原理、材料、产品成本费用、会计报表……娓娓道来,轻松自然。参训学员全部通过了考试,顺利完成培训任务。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独立完成的“大任务”,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参训同志的好评,让我感到干工作只要认真努力,肯下功夫,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建立了强大工作自信心。随后全省开展会计师经济师考评工作,省里办师资培训班,领导又把我这个连参评资格都没有的人拉进师资名单中参加了培训,成了后来考评上“两师”的老师。
顺着兴趣学习。在税收征管和执法过程中,我对法律产生了浓厚兴趣,写出几篇有质量的依法治税问题思考文章。湖南大学法学在职本科的学习,让我有了一定的法学素养。2003年国务院修订工作规则,提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三项基本原则,2004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全面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十年内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税务是行政执法部门,更是首当其冲。与税收知识相比较,当时我的法学知识明显不足,这个问题不解决如何带领队伍执好法服好务。因此,我报考了法学理论研究生班。在三年多的学习里,我们领略了中央党校老师的学识和风采,在老师带领下学习了法理学、宪法学、比较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史,又带领我们学习了外国法学习经典文献、法学故事、经典案例,特别是通过学习《杰佛逊文选 》《共和党人文集》,了解到美国独立如何把法国两位思想家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引入实践,构建了总统、议会、法院三权分立架构。杰佛逊、汉密尔顿的追随者分化成了民主共和两党,形成了后来的民主和共和两党的纷争。其间我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国外法学经典著作,学习了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对感兴趣的问题写成学习心得在《东南税务》专栏刊载。我对收集到的《征管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法学原理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提出立法改进的意见建议,写成了《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思考》毕业论文,并被评为优秀。通过系统学习我让我增强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公平公正三个理念,为税收执法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更加崇法守法依法。
信息化也是我的兴趣之一,为此我看了这方面许多著作,结合实际作了思考,如我在福州工作时就思考得出“只要我们能想的到的需要,技术人员就能够编出软件为我们实现”的思路,成为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动力,敢想敢干也出成效。我读了吴军写的很多书,2017年我学了吴军写的《智能时代》,被一个个经典案例所吸引,被大数据思维所折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写了一篇《未来已来 你来不来》体会文章,发表之后,得到广泛的好评。
按着要求学习。我觉得公务员最大福利是组织要求我们学习,给时间给资源。参加工作之后,几乎每年对学习都会提出要求,特别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单位请最好老师讲座,去最好的大学进修,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思想认识到位后,我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认认真真听看,扎扎实实学悟,每一次都有收获,每一回都有提升。特别珍惜在总局党校的几次学习,2010年8月至12月组织安排我参加总局党校第五期中青班学习,是我参加工作后最长的一次脱产学习。举办中青班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学员的党性修养、理论素养、政治素质、执政能力,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在这四个半月中,我们认真听了中央党校、总局党校老师和有关专家学者的精彩课程,享受一次次知识盛宴,丰富了政治理论功底,增强了政治意识。特别是小组、班级课题研讨时,同学们来自祖国各地,每个人知识积累经验阅历不同,同题共答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答案,思维碰撞,擦出火花,最后达成共识,构成了一个交流学习的良好环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的学习因交流而多彩,知识因互学而丰富,通过学习提升了本领,提振了工作信心,回到岗位后,更加奋发有为。
贴着实践学习。社会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是一本厚厚的无字之书,有课堂书本学不到的东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落脚点在于行。“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在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时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与困惑,我的办法是对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对困惑向书本向同行请教解惑,自设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拓展知识,更新知识,丰富知识。
纳税服务研究。纳税服务在征管实践中,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早期我们把“一张笑脸”当做服务的要求,重在解决“门难进”问题。有的把“工作效率”当作服务要求,重在解决拖拉不办事问题。有的把“公平公正”当服务要求,通在解决服务的本质问题。到底服务应当是什么,怎么做,没有权威的答案。于是我在2002年初确立这个研究课题,自己来找答案。我请当时在福州《国际税讯》编辑部的小曹翻译美国、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服务方面的做法,从中得到启示性的东西。同时发动收集全国各地和我们省内好的做法、存在问题和纳税人需求,我自己也深入基层与干部、纳税人座谈了解,把收集到的好的做法、问题、需求进行归类,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最后于2002年11月形成了《为纳税人服务的国际经验、工作实践及目标取向》研究报告,提交单位为来年工作提供参考。在2003年参加总局在深圳召开的纳税服务研讨会上,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参会代表都要求我提供稿件学习借鉴,后部分内容刊于《税务研究》(2003/7);全文收录于《纳税服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
税收可行性的学问研究。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主任维托·坦兹认为:“税收是一门强调可行性的学问。一种不可管理的税制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理论上最完美的税制,如果其所表示的意图在实践中被歪曲,就可能变成蹩脚的税制。”2009年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段话,引起共鸣,让我有了研究的冲动。作为一个基层税务管理者,在多年的税收管理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税收是一门强调可行性的学问这句话太对了。2009年10月29日,我在厦门大学财税名家论坛作了题为《税收制度执行中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讲座,得到厦大研究生博士生的高度认可,主持人王艺明教授说,在这里讲座听课学生只进来没出去好像只有这一次。后又经过充实完善形成《税收是一门强调可行性的学问——税收制度设计可行性问题的思考》,刊登在税务总局党校学刊上。通过这课题研究我认为:税制设计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项税制可行性的高低,良好的税制设计在实践中易于管理、可行性强,能够实现既定税制设计目标;税制设计执行效果应及时进行评估与校正。推而广之,在我们自己所在的单位制定各项制度与措施(税收的、非税收的),也应充分思考可行性问题。2016年总局部署推广增值税发票升级版系统,我们组织实施应用,觉得是一件功在当代的好事。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我马上写成《优化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的对策建议》,刊发于2016年《税收经济调研》第27期。12月16日,王军局长批示:“请**、**、**同志阅示,国镜同志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建议**同志牵头专题研究一次,以便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使这项管理工作上一个大台阶。”
获取第三方信息问题研究。2011年我从宁德回到省局任征管科技处处长,时常参加总局征管法修订会议,当时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获取第三方信息问题。很多人在讨论中都谈到国外是如何做,我们应当怎么样。我回来之后,就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于是让外语高手给我查找一些国外经验做法并翻译出来,同时让一些同志查找国内学者和税务界的想法,很快就写成了一篇题为《国外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的学习与借鉴》文章,提交给征科司修订工作组和总局领导,得到了王军局长批示肯定,刊于2013年总局《税收动态》第1期供总局司局和省局领导参阅,同时被《中国税务报》刊用。基于这个思路积极与当时省地税局的陈秀榕处长共同推动了《福建省税收保障办法》的出台。特别2015、2016年与省内两位同志参加总局在北京香山和广西南宁的《征管法》立法技术咨询专家会议,与来自美国、德国等8位专家共同研讨,对先进国家程序法立法有了深入了解,对我国实征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达成了一些共识,拓展了视野。这方面事例还有许多,无法一一描述。我把这些研究成果在各种会议上与大家共享,制作成课件在税务系统在高校给同行给学生讲解,在教学中相长。
第五章 善念:成长与感恩
因事而成长
税收是现代社会政府实施调节的基本手段,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息息相关。因而在税收征管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千奇百怪,牵扯多方,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有的涉及法与理,有的则需要果敢与担当。
这里我记录三个印象深刻的棘手事例,较之于顺风顺水时,成长的力量,更蕴藏在解困纾难中。
一是省人大代表与某厂部分工人的上访案。这个尴尬的税企冲突,起因是一个停产企业的稽查案件。税务局于2000年接到群众举报,对该厂进行了稽查,决定补税200多万元,但因该企业已停产,造成欠税。举报人误认为我们纵容工厂管理层,引起不满,遂向省人大代表反映。该人大代表带领举报人一起多次上访省市局,省局要求我局限时完成,消除影响。当时信访工作不是我分管,但我分管稽查,此案与稽查也有关系。于是我主动找主要领导汇报,承担起化解工作。首先主动与人大代表、举报人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其次研究法律,讨论我们执法是否存在问题,并作出暂不予追缴的决定;再次把所有相关人员召集在税务局的会议室讲明我们的决定和依据,并表示只要他们找到工厂还有可供执行的资金与财产,我们马上展开追缴,对管理者绳之以法等要求这不是税务局的职责,让他们向相关部门反映。这一事件最后圆满解决给我的启示:一是要敢于面对,敢于站出来;二是要讲法与讲理,公道自在人心。
二是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被公安上缴了国库。公安机关在打黑中发现某加油站存在偷税问题,除移送税务机关查处外,还进行了税款保存。在整个打黑案件结束后其保全资金全部上缴了国库(除退还外),由于该加油站已实质倒闭,导致查补的税款无法入库,形成了欠税。又由于加油站资质审批手续较多难批,就有人就把它转让过来经营,又因欠税问题无法取得发票,经营一度停摆。这一盘根错节的麻烦事又成了我的必答题。我先把法规稽查人员召集起来研究,随后又在一次公检法税四家联席会上提出了我们的方案,得到各方认可。处理的方法是,公安机关保存的税款上缴了国库,确认为该纳税人已经缴纳了税款。同时考虑到增值税是共享税,由管征局通知财政局将相应属于中央部分金额上划中央金库,其通知文件抄送财政专员办监督执行。处理结果各方满意,特别是公安部门十分感激。这个案件处理给我的启示:一是要有大局观和国家观,对纳税人来说公安、税务都是国家机关,应缴的税款他们已真实给付了,但作为国税部门应当保障中央收入不被侵占;二是处理要灵活,不能只站在本部门角度,要在不违反法与理的情况下学会变通。
三是慎重处置大量同质企业的案件。2003年前后收到来自省外的增值税发票虚开协查案件,涉及某市几十家生产性实体企业,处置稍有不慎,后果难以想象。我们先派出一个小组对一户企业实行调研性解剖式检查,先摸清问题性质与程度,了解其行为是故意还是无意;随后召集相关专家进行研讨,综合研判,探讨工作方案。根据调查了解,所涉及企业都有生产能力,确定不存在无货虚开现象。很多企业财务是根据对方业务员要求将发票开给对方,并无故意行为,特别是大多数企业法人代表并不知晓财务运作方式。于是我们召开会议宣传税收政策,讲明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让企业进行了自查自纠,事后管征局也相应出台措施进行规范,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目前该行业已成了该市的支柱产业,成了千亿产业集群。这个事情给我的启示是:一是要敢于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二是政策要宣传,结合问题宣传效果更好;三是要服务发展、规范发展、促进发展。
因人而感恩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路行来,有幸遇见诸多良师益友,在此恕不能一一枚举。但感恩之心,历久弥新。
“一词”之师。机关单位函来函往,请示总结报告年年有,是公务员的常规工作,写得如何则显示了各人的基本功和悟性。刚参加工作不久时,领导安排我从事外税工作,迫切需要了解外商企业进出口的税收政策。我发现海关关税及相关税收政策材料我局基本没有,于是我起草了一份发给海关的公函,请海关给我们提供相关政策汇编。很快科长就审签了,行文中把我写的“不懂”改为“不了解”,其他内容没有改动。事后思量,我觉得改得好,有水平。“不懂”让人看到了无知和不成熟,“不了解”是因分工不同,暂时性知识缺项,若学习了可能更高一筹。总局安徽专业化管理年中会议后,省局决定在晋江召开贯彻动员部署会。为开好会议我组织专班几易其稿,感觉良好,想领导应当会满意,在开会前一天晚上8点左右提交给领导作最后审定。没想到的是领导提笔修改到凌晨1点多,我们也跟着在电脑上更正。我们几位同志作了对比,感觉修改后的稿件更加简炼,上级精神更加精准,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文字通顺更易于理解。我们为领导的文笔所折服,更对他对事业追求完美和严谨工作的作风所感动。虽然当天报告印出来时已东方露白,但大家都觉得收获满满。
二张车票。在莆田参加工作后,时常出差,少不了报销差旅费。有次领导照顾我,让我回家乡县城出趟公差,顺便可以探望父母。回单位之后,我做了报销单,层批到局长处。局长让我把县城到老家乡镇的2张车票剔除,金额只有1.4元。事后局长怕我思想不通,专门找我谈话,说1.4元是小事,不要成为习惯。他说: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好事,年轻人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还时常对我穿戴等生活习惯提出意见,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事,这些好习惯,我始终坚守。
斗酒结局。在基层搞税务工作,当时少不了喝酒,一时兴起,比拼也是常有,很多故事因此而产生,很多矛盾也因此上演。税务所一个老干部跟我说,所长你的酒量比我好,若我们两个比拼,可能你输的更惨。我一时不解,他进一步说,只要一起喝超过你的量,两个就没一个清醒,我醉得快吐了完事,而你慢慢渗透到了血液,谁更惨不言自明。事后想想,这里其实有两个道理:一是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傻事。二是要有底线思维,做工作不要让人无路可走。
一则短信。我上任省局处长后,一直找机会向分管领导汇报思想取得工作指导,但他一直出差在外,一时没有当面汇报机会。我便给他发了一则短信,表达了思想,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内容大致是:对就任处长表示祝贺,你是基层上来的,这项工作你熟悉,大胆开展,成绩是你的,有问题我担当。收到后,一股暖流充满全身,让我感受到领导的胸怀和担当,和对部下的爱护,成为了我推进工作的动力。
一句俗语。有位新领导到任后,对工作提出要求“做得一般就是落后”。初听起来感觉朴实无华,细细琢磨便感寓意深刻。这是一个高站位的要求,福建经济发展在全国第一方阵,我们的工作水平要与其相适应,要走前列,做得一般是不行的。这是一个爱拼敢赢的要求,要求我们要敢闯敢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这也是一个切中问题的要求,我们工作中有许多“差不多”先生,做事但求差不多就好,缺乏紧迫感。我们围绕这句话抓落实出举措,开创了税收新局面。
……
不少同志希望我把从税务所干事到省局领导的成长经历,在个人成长、学习体会、领导力提升等方面做个梳理。我想我的成长,就是这些人这些事给我以启迪、给我以力量。感恩遇到改革的时代,提供了崭露头角的舞台;感恩遇到优秀的你们,因你们的教导和陪伴而成长;感恩遇到崇高的事业,让我的税月未曾虚度。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可期,来日方长。感谢诸君,奋勇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