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时间:13天(201.03.05-2018.03.17)
又完成一本大块头,读完就在想什么时候得二刷一次,第一次看得可能没那么仔细,打算再挑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仔细二刷一次,每一章开篇的小故事都能很能让人继续读完本章的兴趣,还有每一章结尾的视频推荐,虽然没有看过视频,但是这样的细节会让这本书更有趣,这可能是和《心理学与生活》对比下的一些优势。这次的读书报告打算针对智力和心理障碍写一写。
第六章 思维和智力
思维,思考,应该是人类和计算机的最大的差别,就算计算机的技术再先进,它也只能是对人类心智的模仿,虽然计算机的搜索信息的速度和能力远远超过人类,但是它不具备理解和使用线索的能力,它不能根据意义来搜索信息,而只能根据你输入的关键字等等来搜索出相关的信息供你选择。它不能处理意义,同样也就不擅长抽象思维或者幽默等等,虽然它们能每天在电脑上传播上百万条笑话,可能它自己都不明白这是什么。人类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不仅仅是依靠理性,有时候还会依靠感觉来进行快速判断,也就是所谓的直觉,比如在买房买车择偶的时候,有可能直觉的力量反而会战胜理性的力量,理性的选择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并不是最能让我们心里舒坦的选择,人类还是比较偏向于自我内心的舒坦,也就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这种快速的直觉判断也会出人意料的切中要害。最富有逻辑性是计算机,但是心理性的思维往往比纯粹的逻辑思维更实用,因为我们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心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快速做出决策。
智力。托马斯.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就是说动机比天资和天分更重要?天才的产生到底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因素呢?是天才的思维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样还是他们使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更有效的思考?天才只是某一特定方面的天才吗还是放在不同领域他还是可以成为天才?这些是开篇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自己想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难免逃过智力测量的问题,先不管这种智力测量的副作用,先说点好处,智力范围的一个极端是智力迟滞,另一个极端是天才,如果小时候就对孩子进行智力测试,可能在教育方式方面就可以提前做一些改变。智力迟滞的原因很多,遗传,母亲怀孕时的生活习惯,出生后受伤等等,现在也还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只能说通过饮食和环境来改善一些。天才,往往父母会在知道自己孩子智力高后反而误导了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因为自己智商高而觉得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同时拥有高智商并不一定同时拥有高动机,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特殊化。那些在某一领域显示出高能力的人往往也能在其他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也有例外,天才综合征,他们仅仅在某些方面具有超常的能力,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快速乘法心算,背圆周率的小孩等等,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却很平庸。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着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
第十二章 心理障碍
哈哈,最近自认为自己的喜欢独处和安静可能是阶段性心理障碍,所以又把这部分拿出来重新看了一次,看来是我多虑了,不过说到心理障碍我以前并不知道恐惧症是心理障碍,那时候只是觉得自己是胆小,从小就怕蛇,看到这个字都不敢多打的那种,一看到真的就可以晕过去的那种,打字的时候输入法里面只要出现相关表情都会马上关掉的那种,读书上学书上所有相关图片都被我剪成一个一个洞的那种,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了。后来知道某些人害怕老鼠害怕的程度和我害怕蛇的程度差不多,我就觉得奇怪了,老鼠有啥怕的,我小时候在家找到一窝还拿出来耍,这次读了这部分内容才知道针对特定物体、活动或者情境的不合理的恐惧,这不是胆小,也叫特殊恐惧症,我也就是有这种特殊恐惧症的心理障碍。这种恐惧症使人衰弱,对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不过对于我来说还少,只要夏天少在农村或者树林或者野外待就还好。另外特殊恐惧症还有一些特别罕见的,比如对书、绳子的恐惧,这简直不能理解,这种恐惧的话可能生活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了,毕竟书和绳子是如此常见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