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十分真情实感地追了一部电视剧《下一站是幸福》
吸引我的点很简单
我看到一段短短的视频
内容是父母俩人区别对待俩孩子——嫌弃儿子、宠爱女儿——的一个片段
当然,不是因为区别对待,而是因为逗乐的家庭相处模式,我去看了原剧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本来玩闹的偏心会让人觉得可爱的家庭
到后期却是全崩
贺灿阳和贺繁星的恋爱
真切的让我感受到
家庭的教育对爱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
在剧里,你会发现
贺灿阳就如他的名字一样
一直发光发热,像个温暖的小太阳
他三观很正
对家人,他乖乖巧巧,把家人放在心里第一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时刻照顾、心系家人
对朋友,他义气、仗义,会为朋友的不公出头,用行动做到照顾好自己身边的朋友
你从未发现他对这些有抱怨
他细心敏感,甚至会察言观色
可是,这样一个男孩却频繁换女友,最后交待在蔡敏敏这个不顾一切给予爱的姑娘身上
这一切是不是其实由于他没有真的得到过他应该得到的爱?
是不是由于他一直都未被坚定炽烈地被告知“他很优秀,他值得被爱”?
可这问题出在谁身上?我觉得是家庭。
因为你要是细看,你会发现,不会爱的不止贺灿阳还有贺繁星
微博上有位朋友评论道“贺家父母一直都秉持着听话的孩子才能得到‘爱’,他们给贺灿阳贴上了‘不听话’和‘不值得’的标签,给贺繁星贴上了‘听话、懂事’的标签,结果却塑造了不会爱自己不会倾听自己需要的贺繁星,和潜意识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不会建立长久亲密关系都贺灿阳”
直接且真实地击中了我
而且支撑这段话的还有一个论点是蔡敏敏
反观蔡敏敏的家庭
你会发现,老叶对蔡敏敏的爱是无条件的,因而塑造出了这样一个果断追求、会浓烈地表达自己感情,真实美好的蔡敏敏
有点唏嘘。
那么
我
这样一个我
有没有学会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