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室友讨论到赠一得一的具体规则限制。
室友说,自然是每个人都只能通过这个途径得到两本书,即使是分享者。
直觉告诉我,不会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努力想成为产经的小白,借助自己搭建起的商业框架,迅速推导出以下结论。
接受者自然是只能领到两本,但作为分发者,自然是可以无限通过此途径得到自己想要的书。
一项营销规则的确定一定有其背后的目的。
赠一得一,是在微信读书用户量还不是很大的时候推出,着重于吸纳大量新用户,最好用户间还可以一带多,如滚雪球,越来越多。
那么如何实现一带多呢?我们先来看一个用户是如何从刚接触这个APP到最终变为其忠实用户的。
w的好友(或朋友圈、微信群)偶然发来一个链接,这里我们大胆推断,与这位好友的关系应该也不会太生疏(为了保证自己得到书,我们假设这位好友会把链接分享给自己平时比较了解的相对更可能喜欢这类书的人,这样的话关系自然不会过于生疏),那么,无论是出于对书本身的兴趣,还是碍于好友面子的情分(再加上书籍本身在社会中的普遍好评),w有一半的可能去下载了APP帮好友领到书。
至此,w已从潜在用户变为了实际用户,但此时还处于小白阶段。一般情况下,w有90%的可能会探究软件各个功能,随便乱翻一下看看这个APP的整体架构风格等,会将几本想要的书加入书架(在初始送的书币的作用下),然后……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阅读(好歹也是原来收费现在免费得到的书,不看看就卸载多浪费)。
至此,w已成为可以产生一些有分析价值的行为数据的真实用户。一边读书,一边在百无聊赖中看看别人在看的自己感兴趣的书,或者偶尔逛逛书城,又会将一大批书加入书架,付费或未付费……总之,w已经基本成为微信读书的忠实用户了。
还有这么多书等着自己宠幸,这一本本看起来都非常有意思,而且看过之后又多了与大家聊天的谈资。微信读书,不可删。
那么,在变为深度用户的过程中,自然会存在某本(些)赠一得一的自己很想要又暂时没攒够书币来买的书(当然这个过程也很可能提前发生),此时w就会,将这本书分享出去……又是一大批流量,互利共赢。
突然想到外国有个研究说,告诉一个人这个东西会让其好友获利比告诉他这个东西会让其自己获利更容易得到接受,想必人性中总是有利他倾向的,毕竟只有利他了自己才会被喜欢……
在这个逻辑的指导下,微信读书如果想最大限度利用微信的熟人链,自然是分享者分享出去的越多越好了,只需要限制得到者最多得到两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保证增长了,分享者have to分享给很多好友,一个又一个新的潜在用户,才能实现滚雪球的效果。
事实证明,我对了。室友最初试图让我领书她可得书的计划虽然失败了(毕竟我这么爱读书,作为赠一得一得到者的限额自然早就用完了……),但是,我送给她她领就好了啊!Amazing!(这算不算是一个小小的bug……@微信官方,我要圣诞帽)
虽然逻辑很乱,但毕竟第一篇,我觉得还ok。
希望下次我能做到更好,嗯,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