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里初遇《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为蔡东藩所作。不禁为此书为此人所折服,对于此书相见恨晚,我到这个年龄才知道有此人此书,可以说真的是孤陋寡闻了。
蔡东藩生活民国时代。在国事维艰、风云变幻的历史大变动时代,耗时十余年撰写了近七百万字的历史演义,其朝代之多,人物之众,篇幅之长,确实是空前的。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试想,撰写这么规模宏大的历朝历史演义,要翻阅多少资料,并将这些历史资料转化为用现在小说语言的方式 进行演义写作,这得有多大的劳动量。七百万字用十年,每年要完成七十万字,换算成每天就是两千字。也就是说不含查阅资料,光写作就得平均每天两千字。别忘了,当时还是用毛笔书写的小楷。我没有看到详细的介绍,不知这些书稿修了几稿,光抄写一遍就很了不起。试问,有多少人能把他这套书看完本。
蔡东藩在10年多一些时间中,陆续写出了700万字左右的历史演义,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惊人的事情。他在社会上屡遭颠沛,在家庭内又常遇不幸。这一切没有使他颓丧消沉,反而经过考验和锻炼,使他更加坚强无畏。他写出了《清史通俗演义》,交给会文堂新记书局付印。仅拿了微薄的一点稿费。后来继续撰写,该书局与蔡东藩订约,每月拿60元工资。他在名利上从不计较。当他在写这些历史演义的时候,适值妻子和儿子多病之秋,而他毫不动摇,还是夜以继日地撰写。孙子蔡福源记得祖母曾经这样说过:“你祖父废寝忘餐地写演义,积劳成疾。劝他要好好注意身体,慢慢地写。你祖父却说:‘救国要紧,我的生命可置之度外。’又劝你祖父,多拖一个月,可多得60元钱,何必这样赶紧呢?你祖父又说:‘钱是身外物,我从不考虑,宁可官不做,来写这历史演义,当然是越快越好啊!’”
蔡东藩的辛勤劳动所得无几,却替会文堂新记书局的老板赚了大量的财富,这是书商对他的无情剥削。1
这就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