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抄写第78天:《论语》
有句熟悉的话:“杀鸡焉用牛刀”,也来自《论语》。
故事说,有一天,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去武城,不知是路过还是带学生游学。
武城是一个偏僻小城,可能相当于现在称的七线、八线城市。武城谁在掌管呢?孔子的学生子游。
孔子一到那里,就听到弦乐歌声,城内一片详和之气。
孔子见了,就笑着发表感叹说:杀鸡焉用牛刀啊。意思是子游管理这么一座小城却在用治国的方式大治。就像用宰牛的刀去杀一只鸡一样,未免小题大作了。
不知孔子当时为何发此一言,难道他忘了他自己的理念了吗?
他不就是一直提倡这样的治国理念:让人民先富起来,然后用礼乐教化人民。
子游见老师与同学来了,很开心,就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听同学转述了老师的感叹,子游就觉得老师说话,欠考虑了。跑去跟老师说:老师您当年就这么教导我们,统治百姓的人,如果接受过礼乐之道,就知道怎样去爱护百姓,去教百姓礼乐之道,他们就会变得恭顺听话,容易接受管理。我就是听从了老师的教导。觉得武城虽小,虽偏僻,咱也不能看不起这里的乡下人,也用礼乐教他们,这难道不好吗?”
听了子游的一番解释,孔子突然醒悟,感到自己因乱发评论而失言了。
面对学生当面指出自己的言语之失,若是一般人,可能会因此生气,不好意思,躲躲闪闪,藏着掖着,甚至视为对自己的顶撞、不敬、乃至攻击。
孔老师的反应就异于常人,他不但坦然接受,还直接把自己的错误暴露于众,现场教给学生,把错误当成了教育资源。
孔老师怎么做呢?听了子游的话,他立即召集随行的众弟子,对他们说:“子游的这番话理直辞正,你们一定要把它牢牢记在心上啊。我刚才所说的‘杀鸡焉用牛刀’,只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
孔子的治国理念,被子游用在治城上。老师治不了大国,学生用来治小城,效果不错。其实,孔老师开初听见武城的弦乐之声,应该很高兴,至少他的理想,被学生子游落地实现了。牛刀用来杀鸡,至少说明牛刀能用啊。孔老师的教学成效如何,不就在于学生交出的成绩单上吗?孔老师有此一言,可能确实太执着于拿着他的理念治“大”国,而不屑于落地治“小”城。孔老师的“过人之处”,他能即时纠“错”,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