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培训中,重庆教科院地理教研员张文革老师作了题为《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讲座。他从学考试题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案例分析、命制技巧五方面进行了分享,边讲边举例,将学考试题对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讲解得清清楚楚,信息量很大,很给人启发。下面是学习记录。
一、学考试题编制的指导思想:
1、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的相关表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张老师解读文件时提到,试题命制如何体现美育?选择图文照片要美。如何体现劳动教育?类似“翻耕”、“猪圈羊圈牛圈”之类的命题可考察学生是否参加农事活动,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加劳动。如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命题选用中国近年建设和科技成就素材。如何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假期要把学生带出来。“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如何体现?让学生体会地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他还举了跳蹬桥和四川盆地两个相关中考题,说明重庆和成都中考题如何联系本地考生生活实际。
2、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理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话的地理活动相结合……;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工具,面对世界、中国、家乡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然、人文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初步形成从空间-区域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张老师解读新课标要求时,举了青藏铁路多采用高架桥通过三江源地区、我国不断调整人口政策、2024四个春晚分会场天色不同、西安春节景观以及重庆学生野外考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选线路逃生等试题为例,逐一说明这些题如何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他强调,试题命制按课标要求要考思维,地理一定要加强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室内带到室外,包括地理实验。他分享了几个开放性的创意题目,如:1)、陕西黄土高原居民住上高楼大厦,搬出窑洞,用来养牛,发展旅游业,让学生设计制作文创产品并进行社会调查,编制调查问卷。学生怎么做?2)准备2支温度计、沙子、纸、笔、透明瓶,设计一个气温差异实验;3)设计一个社会调查活动,说明重庆与上海的经济差异。他提到,重庆的实验大赛以前只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现在地理可以参加。
3、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强调三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发挥引导教育教学作用。
二、学考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教学目标要瞄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方式朝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向转变;教学评价全面准确。要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公平公正。
2、科学性:要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综合性、区域性、地理工具、地理方法、地理实践);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区域、不同性别等);试卷结构合理(内容比例、能力分布、题型结构、难度分布等);题目及评分标准科学规范(清晰、准确、合理);试题命制技术成熟(情境、任务、设问与立意、考查目标一致)。
张老师强调,情境创设时,文字要尽可能简洁清晰,没有多余的话,联系实际,蕴含的信息要丰富,牵涉的思维量要大。文字太多,读题花时间多了,思维时间就少了。
3、思想性: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学科价值、反映时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
关于拓展国际视野,张老师举了英联邦国家很多开车是右舵车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