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宝典|如何高效学习(记忆存储探讨篇)

《知识掌握层次探讨篇》中,我们已经讨论在有效学习这个前提下,不同的应用场景所要求的知识掌握层次是不同的。

接下来,这篇学习方法探讨中,我们还是暂不探讨具体的学习步骤,而是看看制定学习方法要关注哪些方面,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依据原则去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1.2记忆

记忆既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当记忆作名词时,表示的是一些已经存储在脑海中的信息。当记忆作动词时,表示把信息存放在大脑中这个动作。

为避免混淆,我们这里谈论的记忆是动词,名词的记忆改成用知识替代。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是最让大家烦恼的两个因素,典型就是文理分科,理科生讨厌记忆,文科生讨厌理解。(大家认知中的情况)

纯粹的记忆和纯粹的理解,在常人的学习中是不存在的,两者总是相互穿插,并行的。

偏好理解的人,反复阅读信息来进行理解,这个反复阅读就类似一个反复背诵的过程。

偏好直接背的人来说,反复背诵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对知识的理解。

更何况,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是要用在实际场景中的,纯粹的理解但是什么名词都记不住,如同会使用工具但手边没有工具。脑袋里充满了名词,但不了解涵义,就好像手边有一堆工具但都不会用。二者都是无意义的。

不妨抛开是理解型好,还是记忆型好的成见,把二者都掌握才是最实在的。

1.2.1记忆的形成

人脑究竟是如何记忆的,目前尚未有一个公认的理论。但我们可以尝试描述一下知识的存储形式和记忆过程。

知识大致可以划分出两类,一种是以词语为代表的晶体记忆,一种是思维方式,像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这样的流体记忆。(这边说的记忆是名词性的记忆,因为已经出现了专有名词,就不用知识代替了)

晶体记忆: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个固体原料,或者就是组成文章的一个个“词语”,它们是可以被加工组合的。

流体记忆:流体记忆的侧重点在于“流”,它表示的是一种过程,一种加工方式,比如因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样的词语,不同人写出来的文章是不同的。

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形式,可能是神经突触的连结方式(类似于计算机硬件的逻辑电路),可能是特殊蛋白质的编码(类似于数据)。

记忆过程可能是一个建立新反射弧的过程,以及形成新蛋白的过程。

建立新反射弧意味着通过重复的刺激,以使大脑形成一个专门处理该信息的专用通道。那么既然有专用通道,隐含着可能存在通用通道。

如果从反射弧的专属通道和通用通道来看,可能就与上一个理解篇的元概念(通用通道),新概念(专属通道)的构想契合。

1.2.2记忆的步骤与难点

记忆我认为由两个过步骤构成,一个是记住(存放),一个是回忆(提取)。

记忆的难点是什么?

先来看看记住——存放信息。

一个场景,你的同学甲认识同学乙,但你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同学乙这个人,也就是说你脑袋里根本就没有存放过同学乙的姓名,外貌,性格等信息。这时候同学甲在没介绍过同学乙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让你谈谈同学乙的为人,那么他只会看到一脸懵逼的你。

接下来是回忆——提取信息。

看到你一脸懵逼后,同学甲带你认识了同学乙,你和同学乙也进行了友好且深入的交流。但某天同学甲在和你聊王者荣耀的时候,突然谈到同学乙,而你还在思考王者荣耀的事,你不禁问甲:“同学乙是谁?”

记忆的难点就在这两处。

1.记的时候没往大脑里去,信息没有有效的输入。

2.无法很好的把信息提取出来,因为没有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标记。

1.2.3常用的记忆方式

关于大脑究竟是如何记忆的,不知道原理也不影响我们的记忆。毕竟几管千年前人们不明白遗传学,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条件,照样可以繁衍出一个国家。

接下来,我们看看一些比较常见的记忆方法。

1.反复朗读。典型例子就是早读课上背英语单词,嘴里反复念着一个单词。

尽管反复念了,但有时听写依然写不出来,主要原因是没有调动足够注意力(认知资源)去把单词存入大脑。

变形:记和忆同时进行,一些单词记比较牢的同学,他们往往是一个单词念两遍,然后不看单词,自己再背一遍或用手指写一遍,如果能顺利背或写出来,就算背住一个单词,做不到就重复上面的过程。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回忆来迫使大脑认真的记,因为人如果机械的重复做一件事,很容易就会走神,而有了回忆的压力,大脑就会尽可能详细记录每一个信息。

关于用回忆压力来迫使大脑记这个过程,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照相,经过调查发现,去旅游或博物馆的人里,没拍照的人比拍照更能回忆起旅行或参观的更多细节。因为拍照的人认为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照片中,也就没必要花大力气去记住所有信息了。

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一些学霸分享的学习方法里,就有每天睡前尝试回忆一整天所学的内容,甚至于在每个学习节点过后(下课),也要回想一下学习到的内容。通过主动回忆,可以帮助他们记得更牢。

回忆检测的另外一个好处,增强自信心。

如果没有经过单词听写,或是经过一次考试拿到一个好成绩,无论是学生还是他人,总是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存疑,导致过度的重复学习。

就我而言,看完一本书后,要是不写出一篇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我就感觉这本书好像没读过一样,始终不踏实,也不敢告诉别人我读完了这本书。

不过,仅仅是反复念单词,会发现对这个单词的应用不全面,可能局限在应付听写和看懂一些简单的句子上。如果要用这个词写文章就会有困难。知识的掌握层次介于1和2层级之间。

2.学与用同时进行。看完一个知识点,做一些相关的练习。

这种学习方法,其实是“理解+记忆”的组合。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知识,掌握层次介于2和3层级之间。

这时候不仅仅要记住知识,还要能应用。你会主动地去了解它更多的细节,提出问题和尝试回答,查找资料。

除此以外,也容易暴露出对知识理解的缺陷,方便查缺补漏。

我个人是比较推崇这种学习方法的,因为不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无聊,又不得不开动脑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般比较好的老师,都是讲一个知识点,然后提几个关联性比较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使用这个知识的情形,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这个方法较明显的缺陷是学生对作业和练习的抵触心理,把作业和练习当成一种被迫接受的任务,成为一种负担。就会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或者干脆放弃的心态去对待练习。

要解决还是依靠学生对成绩提升的渴望,以及对练习的正确认识。当然,对老师挑选精品习题和控制题量的能力也有要求,还有能否针对学生去布置练习,这在公立学校是难以做到的。

1.2.4加工信息便于记忆的几种方法

1.联想法

联想法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让知识变得有趣,缺点就是需要对信息加工,增加时长,同时会增加信息量。

核心原理类似利用元概念连接新概念,通俗来说就是用已知的熟悉知识来绑定陌生的新知识。根据所使用的不同已知知识,联想法可以分成两类。

记忆桩

记忆桩是目前有关记忆力训练市场,儿童早教市场,大脑开发市场主要推行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去记忆一些没有逻辑关联,随机的,无序的信息。

因为很多人对记忆力的评价是,短时间内能记住多少随机的信息。因此该法在关于大脑潜能开发的市场上很受推崇。

①数字桩:首先开辟一个数字区域,比如“1~100”,然后用数字的形状或者数字的谐音来将数字具象化

数字“1”,像一根棍子,联想到金箍棒,1=金箍棒。

数字“2”,像鸭子,联想到大白鸭,2=鸭子。

数字“3”,像耳朵,3=耳朵。

数字“4”,4=红旗。

数字“5”,5=船锚。

其他不再举例,有兴趣自行搜索记忆桩,已经又大量现成编好的桩可以使用。

怎么使用呢,随便拿五个不相关的词,“苹果”,“铅笔”,“娃娃”,“天空”,“春天”。

再用数字桩的形象和词结合起来,快速编一个画面生动的故事。

小明用金箍棒打坏了一个苹果,掉出一只鸭子叼着铅笔,画出一个没有耳朵的娃娃,红旗飞到向天空,船锚定住了春天。

当然,这边因为只有5个词,直接多念两遍可能就记住了,不太能看出数字桩的效果,你可以自己试试25个词。

优缺点分析

优点:a.门槛低,只要具备基本的想象力,就可以使用。

           b.通过反复的训练,确实可以做到快速记住大量随机的数字或者词语等等。

           c.可以作为一种提示,辅助回忆今天学过的东西。

适用场景:参加记忆力大赛,打牌,炫技把妹,通勤时的辅助回忆。

缺点:a.需要提前花比较多的时间进行训练。

           b.如果你还没训练过这项技术,那么就不要指望看过一篇教学就能够直接上手用于背诵资料。

           c.就算是背诵资料,也适合已经专门处理过资料,这种方法可以去背名词,但背不了名词解释,除非你想让大脑混乱,或者考试的时候可能会写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d.知识管理上的麻烦,你会发现,如果你要记的东西条目超过100,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重新再训练出一块区域,还是把之前的信息都删了?

不适应场景:一些推理过程较强的考试或工作。

②地点桩:和数字桩类似,把一个数字区间改成某个场地,例如房间,用每一个家具来代替数字。用进入房间看到家具的顺序,来取代数字排列的顺序。

基本过程和数字桩一样,不再赘述。有兴趣可以自行上网搜索。

记忆桩法总结

记忆桩法还有另外一个名称——记忆宫殿。在纸笔匮乏的年代,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个很实用的记忆方法,推广记忆桩法的人常常会举出一些早期的西方学者,亚里士多德之类的名人,说他们演讲时从不看稿,利用记忆宫殿提取演讲内容。

但在如今,记录数据的方法太多太多,纸条便签,手机清单,放在手机上还有搜索功能。记忆桩这种不依靠媒介来提示信息方法在如今就显得非常鸡肋。

我自己曾经就深入研究和练习过,但如前面所说,要使用之前,必须先进行大量训练。这在实际情况下会变成,我有这时间来训练,为什么不直接背诵资料,来得更直接高效呢?空闲的时候,除非是记忆爱好者,谁吃饱撑的来练习这些。

另外就是,编故事的时候,会给知识附带很多无效的信息累赘,增加了记忆负担,也增加记错的风险,当然,这可能随着记忆法的熟练度降低,但怎么看都感觉多此一举。

我觉得最出彩的用途是辅助回忆。作为一种知识的挂钩,比如我今天背了10个单词,然后我用记忆法记住这个10个单词的中文意思,再利用中文意思去回忆单词拼写,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回忆和复习来加深对单词映像。但是完全没必要用什么记忆法啊,直接随手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放在口袋里。坐公交车,或走路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看就好了。

该方法最大的用途就是表演。

模型桩(问题桩)

记忆桩的最初思路是正确的,用熟悉的信息来加强记和忆这两个过程,但可惜的是这个熟悉的知识缺乏内在逻辑联系,反而成了一种不实用的装饰,降低了记忆的效率。

那么如果我们把“桩”改成不但具有挂钩效果,挂住新知识,甚至还能在挂的过程中,就对知识进行梳理,分类。那么这样记住的知识,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这种记忆方法也更具实用价值。

如果把记忆桩想象成一排毫无差别的柜子,所有的知识像各类衣服一样依序挂在上面,但到使用的时要费劲翻找。

那么模型桩就像是一个有层次,有大小,有标签的柜子。知识存储的时候,根据知识不同的性质,好像不同季节,不同材质的衣服分类存放,等到使用的时候,就能够根据标签,快速找到。

那么知识分类摆放所依据的结构,其实就是一种模型。分类过程通过提问和回答来实现。因此我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模型桩(问题桩)

这种桩还在设计当中,当然,应该已经有成形的,类似功能的方法已经出版成书了。包括一些流程图,知识结构图,也是一种模型。

其实大多的教材,它们的编写方式,就是往模型里填具体的知识而后形成的,往往章节于章节之间的结构是相同的。

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想办法把模型提取出来,就是一个写书的逆过程。

说了半天,模型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先写一个小的例子。

事物具有属性,不同属性反映事物不同方面的性质,比如说颜色,形状,大小,质量,温度,年龄,硬度,材质等等能被人感知或被仪器测量出来的东西。

那么如果我们要认识苹果这种水果,我们会提问,它的形状是什么?它的颜色是什么?它的质量?它是长在树上还是地上?它的发育过程?它的营养成分?它的用途?它的种植方法?

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能够让我们了解苹果的某一方面的信息,回答完一系列的问题后,我们脑海中就有一个关于苹果的动态画面。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问题的主体由苹果,换成梨子,葡萄等其他水果,甚至是其他植物,那么我们就能够快速掌握多种植物的信息。而不是毫无头绪的把每一种植物当成一种陌生的知识,来重新背诵。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关于不同水果的知识里,绝大部分是重叠,小部分是不同的。

这个模型,实质上就是把重叠的部分提取出来,背住一次,就可以用在所有地方,等于之后要记的知识里,只要记住一小部分不同的信息就足够了。而且,重叠的知识还可以作为一种索引,一种提示来帮助我们回忆新接触的知识。

优缺点分析

优点:a.在使用模型的时候,就已经在对知识进行梳理,方便将来的使用。

           b.节省时间,直接吸取有效知识。

           c.作为一种提示,有助于对知识进行回忆和复习。

           d.方便对知识进行管理,有一个索引系统。

适用场景:像植物志,动物志这样专门介绍某种类别的科目学习,以及一些使用统一结构的论文报告之类,专题文章。

缺点:a.门槛较高,首先需要使用者自身热爱思考问题,有总结归纳的习惯。

           b.不能一招鲜,有些学科之间跨度大,硬拿一种模型往所有知识上套是不行的,所以学习陌生领域的知识会无效。

           c.一些比较前沿的书籍或文章,由于很多都是作者自己的猜测,写的时候没有可参考的对象,导致书中知识体系还不完善,不太容易用模型去套。

不适用场景:学一些本身就不成体系或是章节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的书,自己陌生的领域。

模型桩(问题桩)总结

模型桩法适用于成熟知识体系的学习,因为前人在写书的时候,都会遵照一些模型结构去编写,那么学习者只要稍加观察和思考,就很快可以找到学习的套路,提高学习效率。

不过这个如何观察和思考,其实也是一个难关,以后在介绍模型的时候,会讲怎么做。

使用模型桩法学习,学习者就在不断提问和回答,培养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掌握下来的知识,稍微经过几次实践,就可以直接使用,还能够举一反三。

1.2.5关于记忆的几点建议

1.记忆和理解应该是相融合的,学习时对知识的加工过程就是理解过程。知识加工得到,对记和忆都有很大的好处。

2.不管知识加工得再好,还是要主动反复去接触学习的知识,否则依然难以记住。记的过程逃不出是形成新反射的本质,而反射的建立,需要通过不断接受刺激。

3.反复的朗读也好,加工知识也好,其实都是在反复接触知识。最终选择哪一种,还是两种都用,取决于能不能让你老老实实坐下来学。

4.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反复背诵也可以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时候人会被各种五花八门的方法弄得找不到北,如同邯郸学步。如果这些方法让你感到压力太大,或者学不会,那么最原始的反复背诵,就是最好的方法。

5.避免本末倒置,为追求效率,给自己过大压力,反倒放弃了学习。                                                                                                                      

记住知识和会用知识是两码事,记得快和多不代表用的好。知识最终是要通过使用才能发挥价值,图书馆里的知识,没人去学,而后拿来使用,那么这个图书馆一点价值都没有。即便是收藏知识也是期盼哪一天可能会用到。               

使用知识是需要消耗时间的,也就是说我们一天里能用到的知识远小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那么,又何必如此催促自己加快学习。


下一篇《学以致用篇》会讨论如何把所学的知识使用起来,以及根据使用需求来进行学习。

作者:猫乘风  如转载请私信联系我。

如何高效学习(知识掌握层次探讨篇)

如何高效学习(理解探讨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123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31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7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5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12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6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4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7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6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6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5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6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8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65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