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开吴欣歆和许艳老师主编的《书册阅读教学现场》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真正了解整本书的阅读,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掀开书册阅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真正发现:书册阅读,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真正关心学生的独立思考,个性的发展,智慧的激发,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下,单篇课文学习,依然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主要的组织实施活动。大大挤占了名著阅读的时间,整本书的阅读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浅阅读”和“伪阅读”。这不单单是教学认知的问题,还存在着教学路径的方向性研究和实践性操作的验证问题。因此要弄明白书册阅读的精神内涵,还要从我们当前书册阅读的现象着手,知其弊,然后改之;悟其法,才能正其行。那么当前书册阅读存在着哪些现象呢?
一、放羊式阅读。部编教材,要求一个学期读一至两本名著,用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中国灿烂的文化得以传承。然而当前一线教师的具体做法,却是只给学生明确每学期的阅读任务。简而化之,把学生带到阅览室或者在教室里面,任由学生自由阅读,老师没有精心备课,更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不做具体的指导,更没有知识体系的巩固,引导学生有效的拓展。像这种放羊式的阅读,学生的兴趣是有了,信马由缰,但随着而来的,却是学生浅尝则止,难以深入的时间上的浪费。学生的阅读视野是开阔了,但是阅读能力没有丝毫改变,阅读素养更没有得到提升。
二、摘录式的阅读,每一个本名著都有自己最精彩的章节,也有我们老师没有完整的读完这本书,甚至是潜意识的阅读,只记得经典片段,那我们老师就索性只教自己知道的。前几年的名著考察,也是以经典片段阅读为考察方向,很多老师就抱有侥幸的心理,让孩子读一读,摘一摘,形成一种片段式的记忆。实际上这是没有准确理解教材编制的真正意图:以点带面,拓展延伸。书册阅读不能只从选点出发,这种割裂书册文本的方法,不能形成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认知,这种方法看似深入,实际上是非常肤浅狭隘的。管中窥豹,一叶就足以障目,这种阅读做法与学生的成长发展无益。
三、应试式的阅读。很多老师投机取巧,认真梳理每年的考题方向和课题内容,采用猜押式的方法,把名著阅读变成一个个考题训练,让学生大量的演练并背诵。不是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去读名著,静心思考,梳理名著内容,汲取名著的思想精华。这种以练带读的课堂教学,通过大量的刷题,看似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目标,但其本质是不阅读,只要考的方向稍微改变,学生就会大面积的出现空题的现象,与应试也没有什么好处。
面对我们当前语文书册阅读教学弊端,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既要有宏观的引领,又要有微观的操作。
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要加强名著命题的研究。充分发挥考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让领导、老师、学生、家长真正的重视名著阅读。在学校开设阅读课堂,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大书册阅读的考查分量,多考察一些思维训练,概括提炼性题目,让学生有所读,才有所全面;让学生有所思,才有所得。例如在考查《水浒传》的时候,水浒传的写作背景,水浒传的主题探究和依据?像这种考查就避免了教师和学生猜题押题。逼迫式的让学生真正的去阅读整本名著。
同时我们还要把握一个命题倾向,名著阅读的核心价值,真正考察学生精细化阅读。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审美与鉴赏,文化传承的具体实践。要关注不同名著之间,情节彼此的勾连,让学生形成一种大阅读概念,精读一本书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依然可以用其他的名著情节,来推导出相类似的情节发展。也可以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主题倾向性,真正的培养学生对名著价值的一种认可。从而达到,真正阅读的目的。
二、做好名师书册阅读课堂示范引领。让名著教材真正的走进课堂,对学生和老师都有一个示范,引领作用。现在大多一线教师,对书册阅读还缺乏本质认识。因为书册课堂还没有真正走入专题研究,所以要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循环式的式,阶梯状的不断的引领老师向书册课堂教学深入研究与实践。同时也是对学生阅读名著提供一个有效的路径和方法,比如:设置导读课,推进课,成果展示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逐层深入推进书册阅读。让学生在平时阅读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的方法,积累有效的素材,形成自己专题,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如可以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西游记围绕着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有哪些情节?围绕人物再去梳理,性格特点的发展变化,进而把握书册的主题。
三、营造书册阅读的气氛。要想把书册阅读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就必须将名著纳入到语文课程计划当中,安排一定的课时。安排老师备课上课,并有有效的检查和客观的评价。分年级分书册,制定每学年的阅读计划及目标,让书册阅读课程化。并围绕着计划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和检验,积极开展书册阅读活动,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展评。形式多样,阅读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诵读比赛。同时可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讲书册的故事,既锻炼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全方位立体式的促进书册阅读,让阅读真正的走进深水区。
应该说书册阅读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必须实施的全民阅读活动。揭开书册阅读的神秘面纱,为学生的人生奠基,我们每个老师应该躬行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