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不一定有益,有不有益取决于作者的智慧,也取决于我们筛选书籍的能力。
在这个人人都能出书的时代,开卷已经不一定有益了。为何这样说?
因为我们看到的无非是作者的思想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但表达归表达,有益无益已经是另一件事了。
很多书可能看完之后发现,没什么内容,有的看完甚至让人忍不住骂两句什么,有的书没看几页就扔下了。
虽然有益无益大概率因人而异,但判断有益无益最保险的方法无非是口碑,接受时间涤荡而留下来的作品,但也不一定,毕竟我们相信的也很可能是被灌输,那些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作品也可能隐藏着智慧的光辉,那么到底应该相信什么呢,也许需要些经典中的经典来拯救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