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课程中,我们先学习了友情,接下来我们学习的是亲情。亲情分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兄弟对兄弟。父母对子女叫慈,子女对父母叫孝,兄弟对兄弟叫悌。
亲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从我们出生那刻起,我们就注定和我们的父母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会给予我们陪伴和各种情绪,但是也会给予我们方向和领导。与友情不同的是,友情是后期培养出来的。但是亲情带给我们的比友情更加重要,可以说亲情是人生的基础,而友情是后期的。我们长大以后会离开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兄弟姐妹,可能最后一年只能见几次,但是父母带给我们的陪伴和领导已经刻在我们的心中,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我们人类的情感要比动物的复杂,很多动物只有繁衍后代的单方面意识,是本能行为。所以我们所见大猴子陪伴着小猴子等例子都是处于本能行为,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做出的举措。但是人类不同,人类的亲情会有家的陪伴,有互相情感,有理解、接纳、包容和支持,这些情感都是基于心理层的,绝对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做出的举措。
我们可以先从慈和孝两个方面来深入亲情,首先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家长对于子女应该怎样。我认为家长对于子女应该有最基本的信任和理解,也要有包容和尊重。要在本能需求上,要在基于本能心理层面的基础上满足子女本能需求,然后理性对待,并且立己达人,做好自己,做好父母,再教好子女。父母要先满足子女吃喝拉撒上面的需求,接着再用理性对待,用情感层面各种情绪来教导子女,最后达到最高的层次,也就是德行层,立己达人。我们中国的很多古书中都讲到了孝,但是并没有很多关于父母更要怎样对待子女的书,但是最主要的应该就是非暴力沟通。很多父母在对于子女犯错或者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会以打骂的形式来教导子女,但是我认为那样是不对的,应该理性的教导,从最根本的原因说起,而不是暴力沟通。
我们最后都会步入社会,在我们步入社会之后,我们该怎样理解社会规则?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有家庭的帮助,父母应该在之前就打好基础,给我们空间氛围去模仿探索,才可能创造。成长要理性分析,还要有方向,价值意义的引领。这些都要父母给我们打好基础来做这些事情,才可以在我们步入社会之后,理解社会的规则,这样的引领是处于理性德行层次的。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给予我们接纳和安全,这主要是母亲的作用,教导我们德行礼仪。而长大以后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的方向意义,这主要是父亲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是父母两人共同给予。
那接下来我再谈谈孝,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些行为。在我们幼年的时期可能并没有存在孝这个说法,我们只是会依赖于父母的陪伴,当然可能在父母陪伴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陪伴父母,孝主要体现于我们成年以后,很多人会在成年以后忽视父母,但是我觉得应该多陪伴。因为在我们幼年时期,父母给予我们的就是陪伴和引领,所以在我们成长以后我们应该多陪伴父母,在给予他们本能上的需求的同时更要以心理层理性层这两个方面来对待父母。当然以现在的时代来说,父母可能在某些方面还保留着旧派思想,与现在社会有一些落后,这时候我们就要耐心的引导,并不是要改变他们的旧派思想,只是要多包容和接纳。这就是德行层的孝。同样在动物世界中并不存在孝这个说法,因为动物很早就可以适应生存环境,有独立性,并离开父母。但是人类要独立需要很长的时间,在那之前都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动物不需要长时间陪伴,只要独立他们就可以自主生活,不再需要父母,也就不再花很多的时间与父母在一起。
在我们平常父母的交流中,父母经常会有矛盾,他们会吵架,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想去阻止这些行为,这样的想法是处于心理层的,但是要怎么阻止这是理性层的。这时我们不应该以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去解决,我们应该理性的思考这件事情的因果,然后理性分析再做出决策。
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孝的话,孝应该是一个社会规范,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这样的话会让人类社会更加的有序,这样将孝带入社会是理性的行为。在我们有了孝的意识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内在还要外在的行动,将内外合一才可以真正的做到孝。在我们自己做到孝的同时,我们要将孝带到社会,在公交车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弱病残专座,这也是孝的一种行为,但是孝难道不是只对于我们自己的父母的吗?不是的,如果我们把孝带到社会的话,这也是对于所有人的,这种行为是高尚的,是理性德行层面的,因为这种行为他已经形成了立己达人,是我们将自己的一份力给到社会,让社会充满了孝。
其实我们以前就可以理解亲情的本质,但是现在根据四层次的分析,我觉得我对于亲情的理解其实更深了一点,并且可以在我对于我的父母的行为上面进行四层次的分析,并且进行无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