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超市买东西,看到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奶奶带着两个五、六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也来买东西。奶奶买了几种青菜,又给男孩女孩每人买了两包虾条。
正在付钱时,年龄小点的男孩还要买收银台旁边的一瓶泡泡糖。由于奶奶已经给他买了两包虾条在手里拿着,奶奶就说:“奶奶已经给你买两包虾条了,奶奶带的钱花完了。下次来再给你买泡泡糖,好不好?”可是小孙子不理会奶奶的话,还是哼哼唧唧要买。奶奶就不再理他。小孙子看奶奶不理他,突然睡到地上,撒泼打滚嚎啕大哭,奶奶还是不理他。
这时旁边有人看不下去了,就说奶奶:你就给他买一瓶吧,又花不了几个钱,看孩子哭的多可怜!你给他买,他不就不哭了。
还有人说:你这奶奶真够狠心的!看你孙子哭这么厉害,怎么就不舍得再给他买瓶泡泡糖呢。你这奶奶太抠了吧!
这时奶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说:不是我狠心,也不是我不舍得给他买,是不能给他惯这个毛病。
今天他为了吃泡泡糖撒泼打滚,我满足了他的要求。明天他看到什么好玩的,如果不给他买,他还会撒泼打滚,因为他已经发现只要哭闹我就得听他的。所以还不如现在狠狠心,开始就不给他买,任他怎么哭怎么闹。等到他发现哭闹、撒泼打滚不管用,他自然不会再这样。我们几个买菜的观众在旁边感觉她说的也有道理。
奶奶说完这些话,装作没看到睡在地上哭闹的孙子,拉着孙女就走,刚出超市门,地上躺的小孙子,看奶奶不理他,带着姐姐走了,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眼泪也顾不得擦,就急忙去追奶奶了。我们都笑那个可爱的孩子。感觉奶奶的做法是对的。
其实这就是在管教孩子上坚持原则的问题。我挺佩服那位奶奶的“狠心”!因为有时我们做妈妈的就做不到这一点。看孩子一哭一闹就心软了,总是母爱大于原则。
有一次我带着大宝去一家儿童购物广场逛逛,在玩具超市里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和他的孩子在选购玩具。就听妈妈对孩子说“这次只可以买三个玩具啊”。孩子高兴地边回答“好”边开始找玩具了。孩子首先看中了一个小猴子的布融玩具,妈妈帮他收在了购物篮里。孩子走两步,又发现了一个大机枪玩具也想买,妈妈也给他放进了购物篮里。
孩子没有两步,又发现了一袋好玩的积木也要买。妈妈这次没有没有把积木放在篮子里,而是对孩子说:“这袋积木别买了,上次姥姥给你买的一袋积木和这袋差不多,换一个吧。”孩子就不听妈妈的,非要买这袋。妈妈就开始哄他“宝宝,你买那个抱抱熊玩具好不好?”“不好!我就要这个!”孩子扭动着身子,撅着小嘴,手里抱着那袋积木不放。
这时妈妈就不再理会孩子,拎着购物篮装作若无其事地朝前走。孩子一看妈妈走了,立即向地上一坐,嚎啕大哭。妈妈听到哭声,立刻回转身,抱起宝宝,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不停地说“宝宝不哭,不哭,妈妈给你买,给你买。”听到这话,孩子马上就不哭了,把那袋积木放进了购物篮。
等到我和我家大宝走出商场时,看到那一对母子也从商场走出来,我看到妈妈手里拎了两大袋玩具,肯定不止三个玩具。不知孩子又哭了几次,换来了这么多玩具。
闲谈中,我们经常会说“谁家孩子习惯真好!作业写完了,把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谁家孩子放学就写作业,根本就不要家长催督。”“谁家孩子真懂事,只管学习,从来不让爸爸买手机。”……其实这些习惯好多孩子也不是家长说一句就能养成的。也是经过家长多次的坚持原则才达到的效果。
生活中那个孩子没有一点坏毛病,大部分都是家长没有狠心坚持原则造成的。如果给孩子制定什么样的习惯,就要狠下心来坚持。一般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都想过无拘无束的生活,谁也不想要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孩子也是如此。于是为了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会制造出各种动静来观察你的底线,你的软肋。如果他发现哭闹能实现他的愿望,那么他下次为了得到什么东西或者不想干某件事还会哭闹。
比如有的孩子发现家长在外面爱面子,他一哭就满足他,所以他想要什么,如果家长不给买,就大声地哭,狠命地哭,家长为了不让别人看笑话,就乖乖地掏钱。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习惯,不管什么事,只要家长不听他的,就撒泼打滚,大哭大闹。
有的孩子发现只要“绝食”,父母就答应他买滑轮车、买手机、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于是他如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就用“绝食”来威胁父母。
台湾育儿专家金韵蓉曾说过“对于孩子的管教”问题,主要是家长的坚定、坚定、再坚定!在生活中我们也知道教育孩子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但真正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受委屈,又是犹豫、又是举棋不定,让孩子养成了很多坏毛病。
护犊之情,人之使然。可是有一句话每位父母都应该记住“你不让孩子受罪,将来这个世界会让孩子受罪!你不管教孩子,将来这个世界会管教孩子!你不让孩子哭,将来世界会让孩子哭!”
如果你想让孩子将来顺心,请你从现在开始“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