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食堂的启发
新芸
一、引言
2017年,笔者来到新加坡,发现这里的中小学都有食堂,学生中午到食堂就餐。而中国城市里的小学一般却没有食堂,主要靠配送盒饭等方式解决孩子的午餐。学生和家长对午餐方式只能被动接受,联想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笔者希望通过简单调研和思考,让这一问题受到更多关注。
(一)新加坡小学的食堂
根据新加坡健康促进局2017年年报,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健康是最重要的基础素质。新加坡教育部与保健促进局联合推出学校健康午餐项目(HMSP),从小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该项目不仅提供营养标准,同时协助学校创建健康生活文化,具体措施包括:培训学校食堂人员;指导学校食堂委员会对饮食进行监督;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健康饮食。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要求,所有小学都应在校园设立食堂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笔者对新加坡194所进行小学教育的公立或政府资助学校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按照10%的比例进行了抽样调研。共抽查19所学校,这些学校校园内都设有食堂,学生可在食堂就餐。
(二)中国城市小学的食堂
关于小学生午餐的调研文章非常稀有,这不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2011年以来,教育部与其他部委推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城市小学生的午餐问题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中国某沿海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与新加坡的城市环境有一定相似性,笔者以此城市的中心城区为例,进行了针对食堂情况的调研。根据公开信息,该城市中心城区约有140所公立小学,笔者同样采用系统抽样法,按照10%的比例进行了抽样调研。所抽查的14所学校,仅有两所小学校内有食堂,却都没有足够的餐厅,学生只能在教室用餐;另有12所小学没有食堂,由外部配餐公司为学生提供盒饭。
二、小学需要食堂吗?
(一)食堂可以提供更加营养美味的饮食
配餐公司将饭菜做熟后发到每位学生手中,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长时间高温储藏在盒子里的饭菜营养会损耗、口感会变差,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首先,食物中的维生素C的性质很不稳定,遇热易被破坏,还有其他一些维生素受热后也容易被破坏。另外,饭菜长时间闷在高温中,不再有脆、嫩的口感,影响食欲。尽管没有专项研究表明,饭菜高温储存两个小时以上,营养会流失多少,是否美味也受到个人喜好影响,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人们更乐于选择食用刚烹制的新鲜菜品。
(二)午餐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上个世纪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念,他提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生活教育又可分为两个领域,生活世界的教育与科学世界的教育。学校不应过于关注科学世界的教育而忽视生活世界的教育;同时应明确,无论科学世界的教育还是生活世界的教育,都包含在生活教育这个大的概念当中。如陶先生所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民以食为天,学生每天的午餐,可以说是学校生活世界的头等大事,也应是重要的教育工作。
第一,好的午餐才是好的教育。如陶先生所说,“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学生学习一上午后,能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享受到美味又营养的午餐,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成人不是刻意的灌输道理,而是在真实的生活中,不辞劳苦、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吃好、休息好,这样的生活才能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
第二,食堂是好的教育场所。陶先生曾形象地指出:“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可以有书房、有餐厅,学校也应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用餐环境。新加坡小学的食堂,通常会布置一些健康饮食的宣传画;学生们围坐于餐桌,一起享用美食。这样的用餐氛围,在教室吃盒饭的学生是无法享受的。此外,食堂还可以在民俗文化、时尚品味等多种教育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设置食堂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密集,但是坚持为每所小学配备食堂。笔者观察到一所小学的食堂设计巧妙,中间是可移动的桌椅,开会时可以很方便的变身礼堂;另外,低年级和高年级错峰就餐,低年级学生在11点半,高年级学生在12半,尽管这给学校工作带来了一定不便,但却让孩子们有了舒适的用餐环境。
在中国,一些地区也开始重视食堂建设。青岛全面解决全市中小学生在校就餐问题,力争到2019年基本实现校校有食堂;开发食育教育课程,把“食堂亦课堂”融入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的全过程,将食堂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着力点。贵州省在义务教育阶段,截至2012年秋季,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并加大力量继续对食堂进行建设改造。
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学校中,学生在食堂舒心、快乐的用餐,在教室安心、高效的学习,为其他学校做了良好的示范。
三、食堂建设的障碍
(一)生活教育的理念缺失
在大多数人眼里,仍然把学校的育人工作理解为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能力,而午餐只是次要的后勤工作。没有从生活教育的理念,重视午餐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带头人不重视
当前,学校负责人一般都是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担任,他们更擅于做自己专业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缺乏生活教育、营养烹饪领域的知识能力,因而不能把精力投入到午餐工作。再加上城市土地资源昂贵、教学任务繁重,如果没有上级要求,很少有学校把午餐问题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四、总结和展望
午餐吃好、中午休息好,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等有着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在一些大城市的小学,人们对孩子在教室吃盒饭习以为常。建议城市中的学校负责人去发达国家、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食堂考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用餐条件。
本文主要引用以往的研究结论,今后希望设计实验测定盒饭的营养价值,并设计专项调研,考察学生对盒饭的态度和感受。
(作者简介:从事教学管理工作15年,现居新加坡,电子邮件:xinyun20170922@sina.com)
参考文献:
新加坡健康促进局2017年年报.https://www.hpb.gov.sg/docs/default-source/annual-reports/hpb-annual-report-2017.pdf?sfvrsn=88d9f372_2,2017年9月11日.
详见新加坡健康促进局网站,https://www.hpb.gov.sg/schools/school-programmes/health-promoting-programmes-for-primary-school,2017年9月11日.
新加坡教育部网站,http://sis.moe.gov.sg/,2017年9月11日.
教育部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3/t20170302_297934.html,2017年9月12日.
赵建民.烹饪营养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 M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
项贤明.论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逻辑关系[J].教育研究,2013,(8):5.
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陶行知全集(第2卷)[ M ]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陶行知.我之学校观[A].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刘淼.2019年基本实现校校有食堂.青岛日报/2016年/12月/19日/第003版.
李忠峰,邢书华.校校有食堂 人人吃午餐.中国财经报/2012年/12月/15日/第002版.
新加坡教育部函、调研详细资料如有需要可和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