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流行一句话,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日上班下班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子就像钟表上的指针,日复一日的从终点回到原点,我也像命盘上的陀螺,机械不停歇地转着。如果别人的诗和远方是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我的诗和远方就只剩下诗了。我想,我和这本书是有缘分的,很久以前就听别人给我推荐过,那天下完班,阳光还挺刺眼,于是决定走路回家,我喜欢一个人压大马路的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挺享受这样的孤独,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家,任由思绪飘荡,还可以欣赏各种平时无暇顾及的风景。
或许是太久没有接触专业书以外的书了,甚是想念,刚好路过商学院碰到一个女孩子卖书,恰好看到了这本,于是,把身上的零钱都掏出来买了来提升自己的逼格。
对于我来说,一本好书的定义就是能和读者产生共鸣,作为一个班上最小的男孩,时常受到同班孩子的欺负,出于强烈的自尊心,又不敢把受欺负的事情告诉老师,一切只能自己忍着。这一切像极了我的小时候,还记得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也是作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孩子,座位永远超不过第二排,经常受到班里调皮的男孩子欺负,总是把我手上,身上抓破皮,弄得我伤痕累累,很多次很多次鼓起勇气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口,结果还是走了回来,选择了忍气吞声,于是,欺负我的那个同学更放肆了,那时,每天很讨厌学校,很讨厌老师,每天只盼望能早点放学,早点逃离魔爪,那时候感觉痛苦被放大了无数倍,整个天空都是灰暗的。终于有一天,妈妈给我洗澡的时候发现我手上,身上有很多伤口,就逼问我是谁弄的,第二天,妈妈跑到学校教训了那个男孩子一顿,从此,他就再也不惹我了,我的世界安静了。看到书里的小男孩被锁在杂物间,这些被我遗忘在某个角落的事情,又突然很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本来还带点伤痛的故事,回忆起来居然也这么温暖。
其实,挺羡慕书中小男孩的特异功能的,能偷别人的影子,倾听别人的秘密,帮他们解开迷惑。我小时候也和我的影子玩过,那时候幼稚的以为,我能抓住我的影子,经常和我的影子玩游戏,我还幻想着我是孙悟空,会72变,会筋斗云,妈妈打了我之后,我就可以隐身,让她找不到,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自己还蛮可爱的。
这本书,还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是男孩和男孩的母亲,母亲为了男孩安心工作,生病了也不敢告诉他,谎称出去旅游,而男孩,照顾各种各样的病人,甚至楼上与他毫无关系的老太太,而母亲生病了,居然毫无察觉。最后,好朋友吕克告诉男孩母亲去世的消息,男孩回到老家给母亲发丧,才知道,其实母亲并没有电话里过得那么轻松和快乐。男孩和母亲总是相互亏欠,小时候,母亲为了工作,总是让男孩等,没法参加男孩的颁奖典礼。男孩告诉母亲说没关系,还有下一次,终于,就在一次次等待和失望中,男孩长大了,工作之后,也体会到了当时母亲的不易和工作的无奈。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总是把好的一面,最有耐心的一面给了陌生人,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了最亲的人。你也许计划好了一切,等把项目做完了,等工作稳定了,等自己赚大钱了,却不知,有时候,很多事情,根本不会原地等你,时光何止是猪饲料,更是一把杀猪刀,丰满了我们的羽翼,却刻白了父母的双鬓。读了这么多书,我们早听过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可我们总是让父母等等,终于有一天,他们等不起了,任我们青碑叩首,痛哭流涕,他们再也聆听不到生者的呼唤。是啊,很多东西失去时才会追悔莫及。庆幸的是,我们都还没到书里的小男孩不可挽回的地步,我们还可以时常关心一下家里的父母。
难过的是,这本书里,男孩没有和我喜欢的苏菲在一起,也许,国外的人生观和我们有差别的吧,我们总是会在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之间选择后者,而且,他们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很登对,但就是缺少了点感觉,最后,男孩还是选择了分道扬镳,去勇敢的追了那个和自己不怎么登对的大提琴家。也许,真爱就是可以放弃近在咫尺的优秀姑娘,还要不顾一切去追寻那个不确定认不认识自己,不确定她有没有爱人的那个人。人生有了这么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足矣!于我,这样的爱情,只适合出现在书中吧,我们哪能不顾一切地去爱一场呢,轰轰烈烈最终都会被油盐酱醋茶消磨殆尽,然后,换上细水流长。
全书最温暖的就是,男孩不小心偷了好朋友吕克的影子,得知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而若干年后,吕克子承父业,做起了面包师,我们也有多少人像这样,生活的苟且不得不让自己与当初的梦想背道而驰,有时候,觉得梦想,既然是梦,就让它留在那好了,至少回忆起来是温暖的。男孩帮助他,说服了家里固执的父亲,拿着可怜兮兮的一叠钞票,踏上了追梦之路。原来,以前看起来光鲜,体面的工作背后是这么辛苦,一步一步接近梦想的时候,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甚至还比不上在面包房给别人做一次面包带来的快乐。于是,吕克再次选择回到面包房,虽然那是不太体面的工作。所以,永远不要羡慕那些工作好的人,你永远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艰辛。
就像人洗澡一样,也许,我们时不时也要给我们的灵魂洗一下澡,那么,书就是最好的沐浴露,总是帮我们清除灵魂的死角,做一个通达明理的人,我们从我们个人的生活对世界只能管中窥豹,而从书中,我们汲取的营养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