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深深地感受到「流水线」对于创意行业是领先和超前的,跑在最前面的华楠老师在经历这个过程时是以『盲人跳远』的姿态面向未知和未来,这很鼓舞我。因为自己也置身在未知中,自己也深受自我怀疑的折磨,什么都看不见,不确定做的对不对,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坚信、尽信、全信”将自己奋力地抛出去,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把生命浪费在犹疑上。
「华与华方法」和『读客方法』是建立在「规律」上的方法,这个规律是人类行为的发生机制,方法是应对「规律」的方法。因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的行为的发生机制是不变的。就像无论时代怎么进步,人都需要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这是不变的部分。变的部分是,过去可能只是一个馒头就能满足填饱肚子的需求,现在需要一桌子的菜。一桌子的菜和馒头相比,只是「购买理由」发生了变化,底层的最本质的需求没有改变,也就是,人需要为了填补肚子,产生购买行为。过去购买的是面粉,前些年购买的是肉、菜,现在买的是半成品和预制菜。这就是这个时代变与不变的东西,不变的是每一代人的一生都在为这些基本需求奔波(行动),变的是这些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像是变戏法一样被包上了一层又一层,让人越发地看不清本质。
因为方法、流程、流水线是建立在规律上的,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要采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这样看起来很“没有思想”的方式,而不是“灵活的”、“自由发挥的”、“天马行空”的。因为只有生搬硬套才能保证所有的动作符合方法。因为方法是应对规律的方法,所以生搬硬套的动作才能符合规律的运行,一旦灵活运用、天马行空,就会产生多余的动作,既是浪费,也是对方法本身的破坏,会伤害到最终结果。
这一门课也让我明白,流水线是建立在「方法」上的流水线,『方法』应对的是不变的规律。流水线具体的流程、动作和细节是基于「方法」创造出来的,但并不代表它是完美的,永远都没有一条完美的流水线。也就是说,虽然知晓了「规律」,但是永远只能做出趋向规律的行动,真实的行动和理想的「规律」之间存在缝隙,需要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改善和迭代使流水线发挥出的作用更加符合规律。流水线一旦停止迭代,就意味着死亡。
我在这里也彻底地明白了,大多数企业无法建立流水线的原因,首先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是搭建『流水线』的决心和意志力,以及和企业的规模有关。流水线和规模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到底是流水线使得规模得到了扩张,还是规模的扩张决定了需要搭建流水线。
流水线的搭建,本质上是通过提升内部行动产出效率,降低内部交易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经营运行的总成本,从而使企业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和同行难以模仿的竞争壁垒。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因为经营的规模没有那么大,很容易就能吃饱,又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很低,在初期,同样的规模,人力成本带来的效益是远高于搭建流水线产出的效益。但是如果企业不将获得的利益投入到流水线的搭建中,企业的规模永远只能停留在初创的状态。
华楠老师讲道:“所有流水线流程方法、技术模板、套路它们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真有一个人从货架前把我们的商品买走。这个人在买这个商品的过程当中,他这个行为,作为一种人类行为,背后的机制是不变的,规律是不变的,所以我们的应对方法就是不变的。这个不变的应对就是标准流程,就是流水线。”
这里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无论研发和销售什么样的产品,最终它的使用者都是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人。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卖产品都要从买走产品的「人」本身出发,这个『母体执行人』的状态是什么样,他需要什么东西,这个东西能满足他什么需求、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才能让他知道他需要的这个产品存在。产品是道具,解决的是「母体执行人」的需求,传播是让「母体执行人」知道有这样一个能够更好满足他需求的产品存在,不用再使用其他产品将就着过。
也就是说,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产品销售的流程和方法,背后的原理都是:对人类行为机制的研究。这里我看到了一个从上到下的链条是:原理—方法—流程—行动。
华楠老师讲道:“我希望你能做到坚信、全信、尽信。因为如果你真的要做这件事情,要做创意流水线,你会面对你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盲人跳远那样的决心,你是肯定做不到的。什么是盲人跳远?我估计是十年前的某一届残奥会,其中有一个项目是盲人跳远。当时我非常受震撼,就是我什么都看不见,前面是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但是我要把自己奋力地扔出来。我觉得这个是人类面向未来、面向未知的一种精神。在超级符号发展的前十年,包括我创办读客、华与华的前十几年,我都处于一种永不停息的自我怀疑当中,对未来充满恐惧。我如此坚定地去做超级符号,它可不可能是错的呢?它万一是错的,那我是不是会对不起别人呢?整个人生活在长期的焦虑、疲惫和强大的压力下。有一天,我又习惯性地去质疑,我问了自己一句话,你质疑了十几年,你发现前面超级符号的应用一直都是成功的,一直都说明它是有效的,你为什么还要质疑呢?你担心公司会倒闭,经营了十几年它没倒闭,它为什么明天会倒闭呢?我又想起了盲人跳远这个场景,那一瞬间我会觉得,就算它是错的,我也会跳出去。我不管跳出去是把自己扔墙上了,还是扔坑里了,还是扔刀山了扔火海了,都要跳出去。因为如果不全信不尽信我就会浪费我的生命,我就会把我的生命浪费在我的犹疑和质疑上。而一旦做到了尽信全信坚信,你就会生起强大的意志,什么困难都不会怕。”
我在当前的公司有提议过搭建流程,当时得到的反馈是:这样会成为螺丝钉,禁锢了人的思想。但是我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效率的低下以及不断地质疑这些成果是否真的有用。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我发现执行时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成果是否有用,而是要想尽办法完成成果、完成交付。这已经和搭建流水线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了。
这一节课我才深切意识到,搭建流水线的难度,以及流水线的搭建要建立在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认清、掌握规律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文化和制度发展流水线,搭建出的流水线的确可能是僵化的,人也可能会成为流水线上的螺丝钉。
世界上似乎有两条路,一条是既定的,每一步都很清晰,未来是可见的路;另一条是充满未知的路。走在未知的路的过程中,会因为未来不可遇见、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而感到焦虑和自我怀疑。特别是自我怀疑,不确定自己做的对不对,不断地自我怀疑。
华楠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走在未知的路上,要用「盲人跳远」的姿态面对未知。也就是说,我不再执念要看见前路和方向之后再行动,而是把眼睛闭上,奋力地跳出去,跳到哪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