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及笔记时间:2016年11月2日,20:30-22:30;2小时;
阅读书本:《终结拖延症》,作者:【美】威廉·克瑙斯;机械工业出版社;P1-P209;
阅读目标:如何终结拖延症
阅读方法:影像阅读、超速阅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1小时,笔记1小时。
最近在两件重要的事情经常拖延,以至于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决定还是先看一看专家怎么说,打算找出有效应对的策略。
本书作者说:给自己贴上拖延者的标签是一种选择,但这无异于给自己的问题找理由,拖延是相对的。
所以,当我因拖延而要导致不良后果时,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告诉自己,唉,我就属于拖延者!看了作者的分析,我明白了,不能给自己贴上拖延者的标签。
什么是拖延?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拖延过程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如何才能终结拖延症?作者的建议是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来克服拖延。
以前我们认为拖延就是拖拉着不想立刻做事,可能是一种坏习惯。通过本书的阅读,我知道了,原来拖延行为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深层次、复杂的原因。所以,想要克服拖延:
第一步,就是要先观察自己,觉察或认识到自己现在就是正在拖延。(即认知)
分心行为就是开始拖延的典型信号!!!
比如,你用回避取代了高效行动;你用参加聚会回避为明天的考试做准备;你用逛街回避处理不愉快的冲突;你用读闲书回避明天要做报告的恐惧……
第二步,分析自己,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即情绪)
不安?焦虑?有压力?恐惧?逃避?不确定?感觉不愉快?害怕失败?害怕责难?避免被他人否定?想要完美主义?因为害怕完不成而自己找借口否定该立刻行动的行为?
把拖延分解为症状、防御以及问题习惯,明确了解自己此刻因什么原因而拖延。
举例:简的拖延模式是,一开始她就认为撰写季度财务报告的任务做起来复杂、艰巨又难受。她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高效地完成报告充满了焦虑。所以,她通过割草坪和聊天等方式来逃避任务。后果是,拖延带来了短暂的放松,但随之而来的,却总是更大的压力。
当分析出有情绪时,问自己两个问题:
(1)你感觉如何?
(2)你又是怎样回应这种感受的?
然后,简单质问自己,你到底害怕什么?不安什么?焦虑什么?……
第三步,立刻行动,有意识地坚决执行计划!将事情按最重要、重要、非重要划分优先顺序。(即行动)
另外,有两个小贴士我觉得可能会很有用:
1、及时记录拖延日志。记录当你拖延时,你对自己说了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记下你的分心的活动。(就拿我来说,就比如刷微信、微博、网购、看闲书、东摸摸西摸摸等)
2、当分心的典型症状出现时,想一想,拖延的后果会有多痛苦;立刻行动的后果会有多美好!
除以上方法外,我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习惯的力量》中所教的方法,替代习惯,去改变拖延。
感谢作者,我今天就用所学的方法去克服拖延晚睡,试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