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解释自己的失败时会更多的将失败归结于环境,而别人解释我们的失败的却更多的讲到我们自己。
而我最怕的是有一天我没有理由可找,也许这些理由全是借口。
创业最开始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人给你投资100万,你觉得是自己的风险大还是投资人的风险大?我选择了投资人的风险大,而答案却是自己的风险大,因为投资人失去的只是100万,而我失去的则是几年的青春。
到现在,我也会经常忽略自己的年龄,常常会给自己留有后路,而这个后路就是我还年轻,我还输得起,但是真正静下心来算一算,自己也已经老大不小了,我们认为的可以荒废的时间早就在很早以前就结束了,现在留给自己的,更多是自欺欺人。
当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到自己身上时,我们更可能将原因归结到自我。
今晚和留在老家的朋友聊天,言语中是彼此现在的生活,越来越觉得生活就是一座围城,城里人羡慕成外人,城外人羡慕城里人,然而终究我们看到的都是假象。朋友说我现在过得很自在,很自由,而他留在老家更多的已经是命运的使然,他只能沿着命运现在既定的路线向前,而我却可以肆意妄行。
但是事实似乎却并不是这样,有的时候我把外出打拼看做是一种逃避,这种逃避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承担,因为清楚的明白,如果现在回到老家面临的是娶妻生子,朝九晚五,并不是这样的生活不好,从心底里关于未来的生活有很多画面是停留在这里的,其实更多的是无力承担,不想房子,车子变成父母的牵挂,不想每天活在这些具体的鸡毛琐事中,外出更像是一场赌博,赌的是荣归故里。
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的人说着陌生的话,努力的将自己尽快和这座城市融合,脚步的范围却只限在有限的半径里。我并不知道这座城市的历史,也不清楚这里的街道,这座城市对我而言所有的记忆停留在早出晚归的两所房子之间,一切都好像很忙,一切都开始变得很快,然而最后收获的却并不以支撑付出,累到心累,忙到睡懒觉变成奢侈,生活和工作似乎本就是一体,总有很多道理指引我们出去看看,说走就走,听过后也只是会心一笑,当所有的聚集点落在自己身上时,也许慢慢来比较快,比如午后的一本未翻完的书。
不记的那是哪个广告短片里的场景了,儿子回到学校,打开行李,里面有一封妈妈写给他的信,信的内容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其中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照顾好自己,每天过得开心就好”每天过得开心,看到这心里抽搐了一下,我有多久没有开心的笑过了,或者说有多久没有纯粹的因为快乐而发笑了,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块天然的乌云,飘到哪,哪里就会变得灰沉,缺少对生活的发现,缺失感动,哪怕是自我感动,快乐的层次更多的停留在昨日的回忆和俗世的恶搞。
也许真的是缺少一次与自己的长谈,或者说丢失了对于未来的计划,有计划却总被琐事消磨,分清楚自己想要的和自己能做的,有一天我们终究再无借口。
2016年3月8日晚23:26写于杭州
问一个小问题:你觉得生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