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区实验小学 杜竹青
去年10月,我出差到外地学习。虽然学习时间只有几天,但几乎每天接到不少学生问候的短信:有问我学习情况的;有叮嘱我注意身体的;有盼望我早日回去的。看到这些短信,心里总涌起一股暖流,眼前总浮现出学生们的可爱的笑脸。短暂分离产生的距离,第一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我的爱。我一边嘱咐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听从其他老师的安排,一边在想:在感受学生的爱的同时,我该用什么方式来向学生表达我对他们的挂念和爱呢?在超市里,我发现了孩子们很少见到的一种水果——“花姑娘”。它色泽鲜艳,吃起来甜甜的,学生们一定喜欢,于是我就买了一大袋。
回来上班第一天的自习课,我把礼物悄悄地拿到了教室,想给学生们一个惊喜。当学生们知道我给他们带了礼物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我拿出了礼品袋,请他们猜猜是什么礼物。学生纷纷举手,“棒棒糖”“文具”“钢笔”…… 我暗暗自喜:还真没有一个学生猜对!在孩子们满怀期待的目光中,我高高地举起了袋子,“花姑娘!”有个孩子喊道,“可好吃了,它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咳嗽、咽喉肿痛、肝炎……”“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都高兴地叫起来!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小袋,让他们从前往后传。孩子们高兴而有序地传着,我注意到先拿到“花姑娘”的孩子们竟没有一个人马上打开包装,他们都爱不释手地看着包装袋。有的孩子还问我:“老师,现在能吃吗?”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可以,吃吧!”孩子们这才轻轻撕开包装袋,拿出小巧玲珑的花姑娘,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说:“谢谢杜老师!”但我注意到,有几个孩子只吃了一个就又小心翼翼地把包装袋重新包上了。“不好吃吗?我问其中一个孩子。孩子连说:“不是,不是……”
吃晚饭时,我接到了强强妈妈的电话,她激动地说:“谢谢杜老师!我也吃到了您的‘花姑娘’,今天第一次感觉到强强这孩子长大了!”原来强强在课堂上把剩余的两个花姑娘悄悄地带回了家,把它们送给了妈妈。当妈妈看到强强小心翼翼地从书包里拿出来自己不舍得吃而送给她时,妈妈激动地落泪了,她第一次感觉到孩子长大了!那一刻,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那个熟悉的充满温情的公益广告:儿子看到妈妈在给妈妈的妈妈洗脚,于是摇摇晃晃地端了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妈妈洗脚!”其实那稚嫩的童音不就在告诉我们:爱,就是这样传递的!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一件我们容易忽视的小事,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我们所意料不到的。一个小小的“花姑娘”竟变成了传递爱的接力棒!
又过了几天,我在办公桌上也看到了一小袋“花姑娘”,下面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杜老师,妈妈去出差,也给我带了“花姑娘”,送给您一袋!
《新教育》一书️中说:“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当老师的言行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时,那种力量将胜过一切华丽的言辞和空泛的说教。
有的时候,一个慈爱的眼神、一个轻轻地抚摸、一个小小的礼物……都会像“花姑娘”一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收到“有时‘无痕’胜‘有痕’”的效果,我们也会不断品味来自于学生的成长与自身的发展所带来的教育的幸福和充实!